北伐。
這是老朱的畢生事業(yè)。
李祺攔不住,誰都攔不住。
可問題在于,這一次的北伐,將會是一場災(zāi)難。
正當(dāng)他準(zhǔn)備再次勸說時,老朱卻興致勃勃地開了口。
“寶鈔這邊,第一個先決條件,已經(jīng)差不多了。”
“剩下那兩個呢?可有什么問題?”
戶部尚書李善長點了點頭。
“說起來,還真有一個難題?!?/p>
“那就是朝廷手中銀錢不夠啊!”
“按照文和的說法,有多少錢造多少寶鈔,可錢本來就不夠……”
“不只是銅錢,金銀也很少,所以這第二個先決條件的話……”
嗯,這就是一個死循環(huán)了。
因為沒錢,所以才要印寶鈔。
可是印寶鈔又必須得擁有足夠多的儲備金!
我要是有那錢了,我還印寶鈔干什么?
聽到這話,李祺忍不住嘆了口氣。
現(xiàn)在的大明,確實銀錢不多。
滿清為什么不造紙幣?
因為大明隆慶開關(guān)的時候,把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銀子,都給弄進(jìn)了大明,所以沒必要弄什么紙幣出來。
“錢不夠,那就少造一些!”
“只有讓紙幣,緊跟著金銀印,這錢才不會貶值。”
李祺看向眾人,沉聲道:“這發(fā)行寶鈔其實就是公信力的問題,寶鈔得到百姓的認(rèn)可能夠流通起來,那才是貨幣,不然就是一堆廢紙!”
老朱也嘆了口氣。
“道理咱都懂!”
“可問題是現(xiàn)在沒錢?。 ?/p>
沒錢?
沒錢就去搶??!
大明水師放著不用干什么?
“父皇你要是這樣說的話,那我可就來興趣了!”
“咱大明現(xiàn)在是沒銀子,可是海外有銀子啊,就比如那倭國境內(nèi)有一座石見銀礦,藏銀上億……”
老朱:“???”
眾人:“???”
啥?
啥玩意兒?
倭國有一個銀礦?
藏……銀……上……億?!
這根本就不可能好嗎?
“文和你剛剛說什么?”老朱陛下紅著眼睛追問道:“倭國?藏銀上億?!”
“對啊,石見銀山,含銀超上億兩;還有一個佐渡金山,含金超千萬兩,含銀越百萬噸……”李祺隨口答道。
話音未落,老朱便驚得豁然起身。
“這不可能!”
“那倭國就是個化外蠻荒之地,非常的貧瘠、窮苦,怎么可能會有如此豐富的金礦銀礦?”
“再說了,天底下怎么可能會有這么多的銀子?上億兩白銀,千萬兩黃金,我大明一年賦稅全部合計才不過兩千萬兩銀子!”
現(xiàn)在還是洪武初年,百廢待興的,一切都還要發(fā)展,所以稅收總計顯得很少。
可上億兩白銀,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數(shù)字?
老朱陛下徹底震驚了,根本就不敢相信!
大明巔峰的時候,一年稅收才兩千萬兩銀子,但那是加上糧食絲綢等實物在內(nèi)折算出來的數(shù)字。
而真正的稅銀收入,每年都不超過三百萬兩!
可李祺現(xiàn)在卻爆出了一個驚天消息,倭國擁有上億兩白銀,千萬兩黃金,那是什么概念?
下意識地,老朱陛下覺得這個孩子在胡亂吹牛,瞎幾把扯淡。
太子標(biāo)也不相信,或者說不敢信。
“文和,倭國貧瘠大家都知道,不然那些兇神惡煞的倭寇,又怎會冒著生命危險,劫掠我大明沿海?”
“如果他們富裕安寧的話,能夠吃飽穿暖,他們又怎會來劫掠我大明呢?”
太子標(biāo)提出了質(zhì)疑,自從元末亂世就開始的倭寇之患,這看起來就是最好的證據(jù)。
因為倭國貧瘠,那些倭寇活不下去了,他們才會前來劫掠大明,這是走投無路的選擇。
李祺卻自信一笑。
“倭寇劫掠,不是因為窮,而是因為貪,你們這都是誤解?!?/p>
“事實上倭國的資源非常豐富,別的就不說了,在倭國有一個叫石見國的地方,這里有一座石見銀礦,這座銀礦含有的銀子可能要超過上億兩,而且極其容易開采?!?/p>
看著李祺信誓旦旦的模樣,在場眾人全都陷入了沉思。
“再者,標(biāo)哥剛剛說的那個理由根本就不成立,倭寇劫掠大明,原因有很多?!?/p>
李祺還是伸出了三根手指。
“其一,現(xiàn)在這個時候,倭國那時候正處于南北朝分裂時期,諸侯割據(jù),互相攻戰(zhàn),爭權(quán)奪利。所以在戰(zhàn)爭中失敗的一些南朝地主,就組織武士、商人和浪人到我大明沿海地區(qū)進(jìn)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?!?/p>
“其二,倭國的許多生活必需品如絲、布、鍋、針及藥材等都靠我大明供給,并且我大明這些特色產(chǎn)品在倭國甚至很多海外小國都是緊俏貨,這就刺激了倭國領(lǐng)主、貴族、武士、商人等紛紛前來我大明貿(mào)易,買不到就直接搶,搶到就是賺到。”
“就好比我們元末亂世,國家打了個稀巴爛,百姓生活不下去了,那些武士、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,于是流落海上,盤踞海島,不時侵?jǐn)_大明沿海,越來越多的倭人見狀效仿,靠劫掠獲取大明物資,這才造成了日漸熾盛的倭患?!?/p>
聽完這話,老朱陛下眼睛瞪得很大,滿臉難以置信。
大明自立國以來,倭患就比較嚴(yán)重,再加上有些元末殘余勢力逃到了海上,所以他才頒布了嚴(yán)厲的海禁國策。
只是誰都沒有想到,這反倒促使了倭患日漸熾盛!
“其實大明一直都不了解倭國,或者說大明看到的,都是那些倭人想讓大明看到的?!?/p>
李祺神情古怪地開了口。
“唔……”老朱陛下插了嘴,“文和不用擔(dān)心,咱已經(jīng)派遣使者去倭國了,招降這個海外夷國?!?/p>
“等倭國稱臣納貢之后,你說的是真是假,咱們就知道了!”
此話一出,李祺臉色更加古怪了。
洪武二年,老朱陛下派人去倭國的時候,倭國還是南北朝,大明國書在還未抵達(dá)京都之前,就被盤踞九州的南朝懷良親王給截留了,這家伙為人剛愎自用,他對大明國書中“四夷之君長”、“酋帥”等輕蔑的言辭頗為不滿,隨即處決了使團中的主使吳用等五人,還拘禁了副使楊載和吳文華達(dá)三個月之久。
嗯,吳用等五人現(xiàn)在估計都涼了。
謝邀,人在倭國,剛被砍頭!
李祺也不準(zhǔn)備多說什么。
多說無益。
等使者逃回來之后,就是大明出兵倭國之時!
這個卑劣民族,是時候該抹除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