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撼之余,便是欣喜。
所有人都沒想到,不到一個月時間,這些勛貴子弟就變了模樣。
一個個精神抖擻、氣宇軒昂的,比起之前那吊兒郎當的樣子,不知道好出了多少。
這也是諸將最想看到的變化。
他們不怕這些子弟進取,就怕他們耽于享樂。
畢竟這些子弟都是庶子幼子,要是不趁著現在進取立功,給自己掙得立身之基,他們以后日子可就難過了。
徐達笑得都快合不攏嘴了,親切地拍了拍李祺的肩膀。
“文和,這一次多謝你了?!?/p>
諸將亦是如此,包括曹國公李文忠在內,都對李祺贊不絕口。
李祺笑呵呵地擺了擺手,滿臉羞赧之色。
“諸位叔伯將子嗣教給我培養(yǎng),那自然不能讓諸位叔伯失望才是。”
太子標眼中精光一閃,忍不住追問道:“文和,你這練兵之法,可以推廣到軍中去嗎?”
毫無疑問,眼前這練兵之法,遠非尋??杀?,至少令行禁止那是做到了的。
如若三軍將士都能如此,那大明王師將會爆發(fā)出更為恐怖的戰(zhàn)斗力。
李祺笑呵呵地點了點頭,然后取出一本《訓練操典》遞給了太子標。
“這正是我送給大明軍方的第一件禮物?!?/p>
“這本《訓練操典》,是我與大統(tǒng)領王弼以及那些沙場老卒共同制定的,包括軍紀訓練、戰(zhàn)術訓練以及體能訓練,當然體能訓練不強求,因為太過耗費錢糧,可以適當遴選一些精銳進行體能訓練就行了。”
“另外,大明的軍規(guī)大多承繼了以往的朝代,顯得過于繁雜了,基本一點破事就要砍頭,看起來嚇人,實際操作性卻很低,所以我們重新核定了一些簡單易懂的軍規(guī),諸位叔伯都是軍中大將,也可以認真參考一二?!?/p>
太子標聽后如獲至寶,急忙將手中的《訓練操典》遞給了大將軍徐達。
徐達粗略地翻看了幾頁,頓時眼睛一亮,隨后就立刻交給了一旁的親衛(wèi)。
“立刻將此多刊印幾份,下發(fā)至軍中千戶以上的所有將佐,務必熟讀牢記!”
見此情形,李祺欣慰地笑了笑,一番苦心總算是沒有白費。
隨后他帶著諸將來到了學堂,也就是一眾弟子上學的地方。
這一次,李祺深入淺出地給眾將講解了一番數算之道服務于軍事戰(zhàn)爭的重要意義,包括但不限于遠距離火力覆蓋、騎兵鑿陣的角度以及步兵方陣面對騎兵沖撞最佳的應敵方式。
眾將起初聽得不以為然,他們可都是頂尖大將,而李祺只是一個連戰(zhàn)場都沒去過的小崽子,論及作戰(zhàn)經驗,他們自然有著驕傲和底氣,對李祺所說的提出質疑。
然而越往后面聽眾將那是越吃驚,就連徐達都是神情凝重。
因為他們驚訝地發(fā)現,將這數算之道完美地應用在戰(zhàn)場上面,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三軍將士的作戰(zhàn)能力。
最簡單的例子,箭矢方陣拋射,該選擇什么角度,把控什么距離,這些寶貴的沙場知識,可都是無數將士陣亡死傷才換來的,那是建立在無數尸骨血肉上面才得到的!
可是現在,李祺動用他的數算公式,竟然直接就可以換算出來,只要敵軍一進入攻擊距離,立刻就能攢射箭矢,對敵軍進行最有效的殺傷力打擊!
這一點,在場眾將都聽得明白,他們也漸漸意識到了數算的重要性。
然而問題在于,這些頂尖大將里面,除了徐達、李文忠少部分人,閑暇之余自己勤懇讀書學習外,其余大部分將軍,那都是正兒八經的大老粗,連大字都不識幾個,更別提什么學習數算了。
“諸位叔伯,不用擔心?!?/p>
李祺笑瞇瞇地開口道:“正因為你們文化程度不高,所以可塑性才會更強?!?/p>
“現在我將會交給你們另外一種快捷簡單的數算方式,就是數字,遠比其他更加簡單?!?/p>
說著,李祺讓人分發(fā)了一些數算手冊,上面都是最簡單的數算知識,以及最為核心的戰(zhàn)場計算公式。
伴隨著李祺的講解,眾將看后那是如獲至寶,學習態(tài)度變得極其端正。
要知道,他們可是軍中大將,自然明白能夠提升將士戰(zhàn)斗力的東西,意味著什么。
同等條件之下,運用數算知識可以殺更多的敵人,可以降低將士傷亡,這就是數算的意義所在,沒人能夠拒絕!
一番講解后,眾將也都數算有了個了解,至少認識阿拉伯數字了,以后靠著小冊子,他們自己個兒也能慢慢鉆研。
李祺笑瞇瞇地開口道:“這就是我送給軍方的第二份禮物。”
“現在,我想得到軍方的支持!”
此話一出,全場皆寂。
太子標神色一動,下意識地問道:“文和,你說的是……修路?”
修路搞基建?!
眾將面面相覷,終于恍然大悟。
難怪老朱陛下會在大朝會上面突然宣布,原來是李文和這小子的計策。
“沒錯,修路搞基建,正是我獻給陛下的計策?!?/p>
“諸位皆是軍中將領,按說不必摻和朝政,但修路一事對我軍方亦尤為重要,如果大明各州縣若能將路修成筆直平坦的大道,我軍將來無論至何地,朝發(fā)夕至日行千里亦不在話下?!?/p>
“此外,無論將士的體能,出兵的速度,后勤糧草運輸途中的消耗等等,都可大大節(jié)省。”
“此策若成,那‘兵貴神速’這四個字,在大明境內隨時可兌現!”
徐達聞言眼中精光閃爍,李文忠也神情凝重地思索了起來。
太子標深深地看了李祺一眼,最后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李祺一邊。
“諸位將軍,自從文和提出此策以來,朝堂沸反盈天,滿朝縉紳盡皆激烈反對,父皇深為氣惱卻又無可奈何?!?/p>
“真要說起來,此策自然是利國利民的,而且有利于軍方,只是涉及到的背后利益太多,現在……”
李祺自信一笑,道:“現在我們并不是要推行天下,而是選擇一個試點,先在一州一縣嘗試推行,然后以點擴面,徐徐圖之!”
眾將聞言頓時眼睛一亮,連徐達眼中都露出了欣慰之色。
徐達看向了李文忠,這位大都督府的大都督,大明軍方名義上的第一人。
李文忠之所以猶豫,就是擔心此策會動搖大明國本,現在采用試點的話,那這個顧慮就徹底沒有了。
所以李文忠當即開口,表明了態(tài)度。
“大都督府麾下所有將軍,隨我李文忠聯名上奏,定文和之策,解陛下之圍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