驛站體系的缺點和弊病。
其實一直都擺在那里,老朱陛下知道,太子標知道,這些將領也都知道。
可驛站很重要啊,沒有驛站拿什么傳遞緊急軍情?
因此知道歸知道,這玩意兒就算有弊端,那也不能輕舉妄動,直接一刀給切了。
而且整個大明驛站系統(tǒng),供養(yǎng)著幾十上百萬的相關(guān)官員百姓,要是驟然間對驛站進行改革,只怕會鬧出天大的亂子。
別人不知道,李祺還不知道嗎?
煤山戰(zhàn)神朱由檢因為國庫空虛,想要給自己撈些銀子,所以在崇禎元年對驛站進行了改革,精簡驛站,結(jié)果裁減了數(shù)以萬計的驛卒驛丁,李自成也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(yè)回家,并欠了債。
然后,這位狠人就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!
所以這事兒得辦,但不能急著辦,至少得先保證驛站驛卒的生計。
要致富,先修路!
“第一步把驛站待遇打下去,節(jié)流!”
“以后這驛站只需要維系軍事公文和郵傳這兩個基本職能就行了,官員出行愿不愿意住客棧,那是他們自己個兒的事情,反正新定的官員俸祿體系里面有一條涉及到官員補貼。”
“補貼是有標準的,官員出去住大酒樓,朝廷不給報就行了,他自己住個小客棧,這朝廷可以報?!?/p>
李祺侃侃而談。
老朱陛下和太子標聽得眼睛發(fā)光。
官員最新俸祿體系,馬上就要施行了,正旦大朝會上,老朱陛下就準備宣布。
這是他聽從李祺那些反腐建議之后,與劉伯溫、汪廣洋以及六部尚書這些朝堂重臣聯(lián)手制定的,不但會推翻原有的俸祿體系,還會大大加強監(jiān)察力量,也就是改御史臺為監(jiān)察院!
新定官員俸祿里面,俸祿分為正俸、補貼和職田三類。
這里面有一個官員補貼,就是給官員侍從、茶酒、油碳的補償,以及他們出差損耗的費用。
正如李祺所說,補貼可是有標準的,你可以向朝廷申請,但是超過了標準,朝廷自然不可能報。
這一步,就必須篩選出一些清正廉明的官員進入戶部了,至少不能卡著人家的補貼不給,故意刁難那些低品官員。
“第二步,那就是開源,咱們把高速公路修好了,設一些收費站?!?/p>
“商賈依據(jù)運送貨物數(shù)量與重量收費,然后這些收取上來的過路費??顚S?,只能用以道路維護和驛站補貼,任何人不得插手!”
李祺繼續(xù)開口。
開源節(jié)源,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策略。
既解決掉了驛站體系存在的隱患,又可以推動朝廷建設高速公路,將其視為國策,從而造福黎民百姓。
聽完李祺這話,老朱陛下和太子標那都是摩拳擦拳,干勁滿滿。
毫無疑問,這就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國家大計??!
然而徐達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。
“陛下,恕臣直言,一代或兩代帝王,也許都很難將大明全境州縣的道路修好,這要是后面的帝王覺得費而不惠,或者說國庫空虛不愿繼續(xù)折騰,或許便是人亡政息,半途而廢了?!?/p>
徐達這句話說的有些刺耳,猶如一盆冷水澆灌在老朱陛下和太子標頭上。
但他畢竟是大將軍徐達,也只有他有這個資格,說這些刺耳難聽的話。
老朱陛下眉頭也皺了起來,畢竟人家說的是實情。
修路嘛,就算是有水泥混凝土,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修得好的,少說都得有幾十年。
而且路修好了之后,還得重視維護,不然前人努力只會白費!
“文和,你有什么好法子沒有?”
老朱再次將目光看向了李祺。
眾人也全都齊刷刷地看向了他。
李祺沉聲道:“大將軍這話不假?!?/p>
“但是,如果有朝一日,大明各地州縣都修成了水泥路,以國都京城為中心,如蛛網(wǎng)般向四面八方擴散出去,那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國盛世!”
“因為這些道路便是強國富國的動脈,商賈們的貨物流通愈發(fā)快捷,軍隊的行動愈發(fā)迅速,各地州縣的任何風吹草動也能更快傳到京城,無疑有利于陛下對地方官府的徹底掌控……”
前面這些話,老朱還不怎么心動。
可是當聽到后面這句話時,老朱陛下眼睛越來越亮,不時深吸口氣,顯然此時內(nèi)心很不平靜。
原因無他,掌控權(quán)力!
這個廢除中書丞相制,將所有大權(quán)獨攬一身的洪武大帝,又怎么會拒絕權(quán)力延伸呢?
所以,這路必須要修,而且現(xiàn)在就要開始修,后世子孫也要堅持修!
“至于大將軍所說的人亡政息問題,其實也很簡單,只要陛下將此策定為國策,然后寫進祖訓里面,那就行了?!?/p>
李祺嘿嘿一笑,神情很是古怪。
要知道在大明王朝,那些文臣縉紳最常見的口號,就是“祖宗成法不可變”!
這個“祖宗”,正是眼前的老朱陛下,洪武大帝??!
作為開國皇帝,老朱陛下能做的事情,太多太多了,而且根本沒有人能夠加以束縛和掣肘!
這就是開國皇帝的權(quán)勢地位!
“此外,修路還有一個莫大的好處,這個好處可保大明至少百年無憂?!?/p>
“啥好處?”老朱陛下迫不及待地問道,他現(xiàn)在可以說是心癢難耐。
李祺也不廢話,直接領著他們來到山腰處。
只見此地一片忙碌,青龍山工人們都在揮舞著鐵鏟鐵鋤挖溝渠,從農(nóng)田通往渭河的這一路上,已經(jīng)有五條主渠初見雛形。
水泥源源不斷燒制出來,工人們挑來河沙,將水泥拌勻,許多人已學會了這抹水泥的手藝,正用鐵片將拌好的水泥朝溝渠表面涂抹。
“父皇還記得我之前說的那個賑災法子嗎?”
老朱陛下眼睛一亮,頓時就反應了過來。
“以工代賑?!”
“沒錯,就是以工代賑!”
李祺笑道:“就比如現(xiàn)在,如果遇到災年,百姓流離失所,那就會民心動蕩,流民各地流竄,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,很容易鬧出民變,但如果給這些流民饑民提供掙錢掙糧食的機會,便是一條活路?!?/p>
“有了活路,能夠吃飽穿暖,誰還愿意冒著殺頭掉腦袋的風險去造反呢?”
太子標接過了話茬。
“所以這以工代賑可以與修建道路聯(lián)系起來,道路難修那就一直修,若遇災年則收攏流民饑民繼續(xù)修建道路,甚至不只是道路,還有河堤、城墻等等基建設施,全都可以用水泥混凝土翻修一遍!”
李祺與太子標相視一笑。
“天災也好,人禍也罷,只要道路不斷,那朝廷就能長治久安,這就是基建狂魔的意義所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