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吃火鍋。
這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可惜這個年代沒有辣椒。
這時候辣椒還在南美洲哪個山溝里窩著呢,得到大明中后期才傳進來了。
好在沒有辣椒,還有茱萸,這茱萸就是辣椒替代品,具有獨特的辣味,且比辣椒更為正宗,無嗆人之感。
李祺用花椒、姜、茱萸這些調(diào)味品,給每個人都調(diào)制好了醬料。
老朱陛下那是無肉不歡,肚子早就咕咕叫了,所以也不在乎什么帝王威嚴(yán),伸手就夾了一筷子羊肉,摁在滾湯里涮了幾下便撈出,放在碗里蘸著醬料打了個滾,便放入口中,燙的直吸涼氣,心里卻是大呼過癮。
李祺見狀識趣地倒上一碗美酒,老朱陛下一飲而盡,暢快地大呼小叫。
“爽!”
“這樣吃確實爽!”
劉伯溫見狀也不想破壞氣氛,指責(zé)老朱像個土匪,而是伸筷子也夾了一片羊肉,有樣學(xué)樣的蘸了醬料,放進嘴里輕輕一咬……唔,差點把舌頭燙掉了!
可是羊肉的鮮美,醬料的辛辣,構(gòu)成了一種完美的味覺!
劉伯溫吹了幾口涼氣,迫不及待的放進嘴里,細(xì)細(xì)咀嚼。
然后眼眸大亮,贊道:“果真美味!”
說完之后卻發(fā)現(xiàn)無人附和,環(huán)目一掃,眾人甩開膀子夾菜吃肉,吃得大汗淋漓,哪里有功夫理他?
“這飯吃得痛快!”
老朱哈哈一笑,也放開了帝王的威嚴(yán),一筷子將李祺夾住的一塊羊肉搶來,叫道:“敢和朕爭肉,活得不耐煩了?”
李祺默默縮回了自己的筷子,滿臉無語地看著老朱。
吃個火鍋,你還要擺皇帝威風(fēng)?
呸,臭不要臉!
郁悶之下,李祺索性給這些大人物倒酒,全都斟上了一碗。
這酒是燒刀子,酒色清涼,香氣逼人,而且度數(shù)高,以其度數(shù)高,味濃烈,似火燒,而得名。
其名來源于其烈性,像被火燒一樣,由于其酒精度數(shù)極高,遇火則燒,入口如燒紅之刀刃,吞入腹中猶如滾燙之火焰,因此得名“燒刀子”。?
“燒刀子”酒歷史悠久,可以追述到周、秦時代(古肅慎時代),是遼東等苦寒之地的子民抵御風(fēng)寒必備良品。
眾人正被辣的舌頭發(fā)麻,聞到這酒香,立刻端起來一飲而盡。
就連馬皇后也飲了一大口,頗顯女中豪杰的風(fēng)范。
事實上,當(dāng)初老朱陛下征戰(zhàn)天下的時候,馬皇后就不離不棄地跟著他,吃的苦受的罪不知凡幾,這也是馬皇后地位尊崇百官咸服的真正原因。
在這大明朝,老朱想要一個人死,還真不一定;太子標(biāo)想要整死一個人,那這個人就多半會涼;而馬皇后對某個人動了殺心,那這個人絕對必死無疑!
基本上不用她親自開口,立刻就有人幫她把這人給弄了,淮西勛貴文武百官都會上趕著弄死他!
美酒佳肴齊聚,氣氛很快熱烈了起來。
老朱陛下滿飲一大碗,然后敲著筷子哼起了小調(diào)。
“人生百年有幾,念良辰美景,休放虛過~”
眾人一愣,倒是劉伯溫反應(yīng)極快。
“窮通前定,何用苦張羅。命友邀賓玩賞,對芳樽淺酌低歌。且酩酊,任他兩輪日月,來往如梭~”
君臣二人相識一場,今日總算是徹底和解了,不約而同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,不必再有任何言語。
李祺滿臉茫然地看著這兩個老家伙。
“標(biāo)哥,他們唱的是些啥子哦?”
“讓你多讀書,你要去爬樹?!敝鞓?biāo)臉色微紅,笑著解釋道:“這是元好問的《驟雨打新荷·綠葉陰濃》,感慨人生苦短和窮通有命,叫人及時行樂?!?/p>
“爹和劉先生,今日算是徹底和解了啊,文和你又立下了一件大功。”
狗屁大功!
不管大功小功,全給我壓著。
到現(xiàn)在連個銅板都沒看到。
李大少哼哼唧唧地表達不滿,被太子爺一巴掌拍在腦門上后,頓時就老實多了。
酒菜正酣,老朱陛下突然注意到了一個問題。
“李祺,你這是什么炭?”
“燒了這么久,也沒見著熄??!”
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,皇宮里面用得是最好的銀霜炭,又叫做銀骨炭,一天一夜都不會滅,以其無煙、無味、無明火且耐燃的特點成為宮廷用炭的不二之選。
而普通炭,最多不過一個時辰。
可如今,這飯吃了都快兩個時辰了,這炭卻依舊旺盛得很。
“陛下。”李祺忙拱手道:“這是臣自制的蜂窩煤,眼瞅著不是寒冬臘月馬上來了嘛,那木炭價格也是與日俱增,臣這家里窮買不起啊,所以自己搗鼓出了這個蜂窩煤!”
“一小塊最少都能燃三個時辰,便宜不貴,很是好用!”
此話一出,老朱和劉伯溫對視了一眼,立刻來了興趣。
“來人,把鍋端開讓咱瞧瞧。”
禁軍甲士立刻入內(nèi),兩人合力端開了火鍋,立刻露出了下面的蜂窩煤。
“這東西倒確實像蜂窩,你說最少能燃三個時辰,那它的原材料是什么,會不會很貴?”
老朱陛下滿臉期待地看向李祺,他就想知道這玩意兒貴不貴。
如果真的不貴的話,大型推廣,倒是可以讓老百姓冬天好過不少,死亡率會大大減少吧?
先前李祺也說過了,現(xiàn)在木炭薪柴的價格都很貴,而且隨著天氣變冷將會越來越貴,老百姓根本就買不起也不敢燒。
這古往今來,每年冬天,都會餓死凍死不計其數(shù)的百姓子民。
沒辦法?。?/p>
木炭燒不起,煤炭不敢燒,柴火薪炭更是少之又少。
缺薪少柴,這可是那些苦寒文人,歷來詩興大發(fā)的哀詠主題之一!
想當(dāng)年,連詩圣杜甫都住在茅草屋里,一遇到下雨雪天,也是被凍得夠嗆,更不用提天下廣大的窮苦老百姓了。
木炭燒不起,煤炭不敢燒,柴火沒得燒!
這可真是,要把人往絕路上逼啊!
那些平民百姓可怎么辦?
他們?nèi)绾味冗^這酷寒無比的嚴(yán)冬?
身體好,挺過去,還能再活一年!
身體弱,挺不過去,那就少吃一年的苦!
這個世道,便是如此!
萬般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!
劉伯溫也滿臉希冀地看向李祺。
他也知道,每年嚴(yán)冬都有不少百姓凍死凍傷。
但這是自古以來的慣例,所以無人在意,無人關(guān)心!
哪怕朝廷及時賑災(zāi)濟民,可對天下百姓而言也只是杯水車薪。
因為,每年嚴(yán)冬,都是這么過得??!
對于滿朝文武而言,這是一張難以啟齒的遮羞布!
只要不撕開,他們依舊可以歌功頌德,高唱四海承平,自夸君圣臣賢!
如果這張遮羞布被撕開了,那下面卻是無數(shù)冤魂,累累白骨!
但是,他們這些朝臣,又能怎么辦呢?
天地之力,凡人如何抗衡?
即便能夠抗衡,那也是少數(shù)權(quán)貴燒炭取暖的特權(quán)!
但是,倘若李祺這自制的蜂窩煤,價格很便宜呢?
便宜到尋常百姓都買得起用得上呢?
那這可就是真正造福天下萬民的好事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