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間商?
誰他娘地是中間商?
太子爺當場就怒了,催促李祺趕緊交代。
李祺冷冷一笑,吐出了一個名字。
“士紳縉紳!”
“什么?”朱標和劉伯溫盡皆失聲!
士紳縉紳!
他們就是這個“中間商”!
也是他們侵占了大明王朝的最多財富!
“沒錯,就是士紳縉紳!”
“因為他們享有功名特權(quán),不用承擔徭役,也可以減免一定賦稅,不是少一些賦稅,而是他們會想方設法地不繳納賦稅!”
李祺冷聲道:“因為功名特權(quán),這些讀書人可以大肆兼并田地,而鄉(xiāng)野百姓甚至會主動將自己的田地投獻給他們,寧愿做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的佃戶,也不愿做個自耕農(nóng)向朝廷繳稅,你們知道為什么嗎?”
這一次,連劉伯溫都露出了茫然之色。
“李祺,這不可能!”朱標立刻反駁道。
“他們做了佃戶之后,租金多少全都是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一句話的事情,連官府衙門都管不著,要是遇上心黑的士紳鄉(xiāng)紳,收租收個八九成,他們怎么活得下去?”
“相反,我父皇規(guī)定的稅制是三十稅一,哪怕是江南這等重賦重稅之地也不過是二十稅一,這些老百姓瘋了傻了才會主動投獻田地給士紳鄉(xiāng)紳,不愿做自耕農(nóng)!”
不得不承認,朱標到底是太子爺,對大明王朝這些基本常識還是十分了解。
但是他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,那就是士紳鄉(xiāng)紳!
“彪哥,你想過沒有,士紳鄉(xiāng)紳通過兼并田地,幾乎掌控了整個鄉(xiāng)野的田地,那縣令想要征賦收稅,是不是要跟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虛與委蛇,是不是要受制于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?”
這一點,是最基本的常識。
縣令號稱“百里之侯”,看似是地方鄉(xiāng)野的第一人,可實際上這整個鄉(xiāng)野的田地都掌控在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手中,而按時按量地征收賦稅又是縣令的第一要務,傻子都知道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不能得罪,否則縣令這個位置就坐不穩(wěn)了!
“所以,每一次官府征收賦稅,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賦稅攤派,士紳縉紳掌控著最多的田地,但他們又不是什么圣人,能不交就不交,要么就是想方設法地逃稅少交,而朝廷早就根據(jù)一縣的富庶程度劃分了相應的稅額,到了時間就必須繳納相應的稅款!”
“掌控最多田地的士紳鄉(xiāng)紳不交稅或者想方設法地逃稅,縣令完不成朝廷交代的稅額,那他會怎么做呢?”
朱標和劉伯溫陷入了沉思。
“你的意思是……攤派?”
劉伯溫臉色難看地開口道。
因為他曾經(jīng)是元朝官員,見識到了元朝官場的腐敗和墮落,所以對“攤派”還算了解。
“沒錯,就是攤派!”
李祺告訴了他們一個殘酷的事實。
縣令會從一眾士紳鄉(xiāng)紳手中收取一定份額的賦稅,不多也不少,最多可能只有三四成,而剩下那些則是全部攤派到自耕農(nóng)身上,朝廷規(guī)定的三十稅一,地方官府為了完成相應稅額保住自己的官位,就不得不強行向這些平民百姓征收更多的賦稅,二十稅一甚至是十稅一、五稅一!”
朱標和劉伯溫聽到這話,頓時覺得頭皮發(fā)麻。
“士紳鄉(xiāng)紳掌控著鄉(xiāng)野最多的田地,卻交著最少的賦稅,所以他們可以富裕,而百姓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,終日辛勤勞作,卻要繳納最多的賦稅,所以他們一天比一天窮!”
李祺看向朱標。
“最終結(jié)果會是什么?”
“食不果腹,民不聊生,流民暴漲,聚眾作亂,揭竿而起……然后,轟的一聲,大明王朝崩塌了!”
此話一出,朱標和劉伯溫都是滿臉駭然地看著李祺。
這已經(jīng)不是什么“大不敬”的問題了,這完全就是謀逆言論啊!
“李祺慎言!”
朱標沉聲提醒道。
但李祺卻是不以為然地笑了笑。
“咱們再聊一個問題,你們說朝廷政令可以下達鄉(xiāng)野嗎?”
李祺笑瞇瞇地看向了朱標和劉伯溫。
二人還未曾從剛剛的震撼之中回過神來,所以全都面帶茫然地搖了搖頭。
“沒錯,到不了的!”
“說來也是諷刺得很,大明天子乃是大明大明江山的主人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!”
“可是朝廷的政令,卻只能下發(fā)到各地道州府縣,而從未抵達過縣城以下的鄉(xiāng)野!這是為什么?”
朱標和劉伯溫咽了口唾沫,恨不得求他別說了。
但李祺絲毫沒有就此打住的意思,反而愈發(fā)興致勃勃。
“因為鄉(xiāng)野就是田地,而田地的真正主人,不是咱們那位皇帝陛下,而是這些盤踞鄉(xiāng)野掌控田地的士紳鄉(xiāng)紳!”
“士紳鄉(xiāng)紳掌控著鄉(xiāng)野田地,他們就掌控了百姓,因為百姓想要活命就得耕種出糧食自給自足,而想要耕種就要田地,所以百姓不得不聽命于這些盤踞鄉(xiāng)野的士紳鄉(xiāng)紳,所以這些士紳鄉(xiāng)紳掌控了鄉(xiāng)野話語權(quán),他們才是這些田地的真正主人!”
這番話一出口,朱標和劉伯溫人都麻了。
好在老朱這個時候不在場,不然當他聽了李祺這些話后,只怕當場就會氣得要殺人!
“事實上,自前宋開始,地方上就有許多‘士大夫’階層,他們擁有著大量的田地田產(chǎn),掌控底層百姓的生死與輿論大權(quán),而前宋皇室都是一些軟骨頭,竟選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,最終結(jié)果就是士大夫愈發(fā)肆無忌憚,掌控了朝堂話語權(quán)之后就開始爭權(quán)奪利、黨同伐異、排斥異己,致使前宋朝政愈發(fā)混亂國力愈發(fā)衰微,耗空了前宋王朝最后一絲氣數(shù),最終大好河山落入蒙古蠻夷手中。”
“而蒙古蠻夷比起前宋就要簡單直白得多,他們清楚想要坐穩(wěn)中原江山還是得依靠這些士紳縉紳,所以蒙元朝廷直接采用“包稅制”,只要這些地方士大夫按時給官府繳納一定錢糧,他們也不會多問一句,壓根就不管底層百姓的死活,這就讓士大夫更加瘋狂地兼并田地,更加肆無忌憚地壓榨百姓,最終引得天怒人怨,一朝國祚不足百年!”
李祺越說越瘋狂,甚至臉上都帶有猙獰之色!
“現(xiàn)在,你們知道為什么,朝廷國庫空虛,百姓窮困潦倒,問題根源出在哪里了吧?”
朱標和劉伯溫再次沉默了。
他們很是想要反駁李祺,可是卻找不到反駁的話語。
誠如李祺所說,士紳縉紳就是這個天下……最大的毒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