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景隆很快就不耐煩了。
因為李祺現(xiàn)在的生活方式太枯燥了。
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,讓人搬了三把躺椅,躺在院子里閉目養(yǎng)神。
躺椅旁有矮桌,矮桌上擺了茶水幾樣零嘴兒,果干肉鋪啥的,這次李祺學(xué)了乖,矮桌離躺椅很近,伸手可拿到。
李祺和李善長一直在閉目假寐,李景隆卻啰嗦個不停,從國家大事說到雞毛蒜皮,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(xué),甚至還聊到了春江十四樓里面哪個花魁的饅頭最軟……
李祺始終閉著眼,臉頰卻一陣陣抽搐。
他以前怎么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李景隆竟然還是個話癆。
這貨太啰嗦,太不安靜了,好想把襪子脫下來,塞進他的嘴里。
然后給他來個亞洲式捆綁,倒吊在國公府門外,嚴(yán)厲告誡過路的君子與親朋,膽敢打擾李家父子靜心養(yǎng)病的清靜生活,便是這個下場。
說著說著,眼見李祺始終不搭理自己,李景隆也識趣地閉上了狗嘴。
他躺在李祺左側(cè)的躺椅上曬太陽,靜靜地享受著這片刻安寧。
隨即李景隆不由開始反思,自己平時是如何度日的?
邀朋呼友,終日飲宴買醉,狎妓耍錢,醉后搖搖晃晃回府倒頭就睡,第二天再重復(fù)這樣的日子……李景隆一直以為,這才是勛貴子弟的正常生活。
可今日此時,李景隆卻難得地沐浴在陽光下,四周寂然安寧,一切都顯得那么恬然寧靜。
桌上有酒釀,有零嘴,端碗淺酌一口,細(xì)細(xì)體味酸酸甜甜入口的味道,再取一口零食嚼幾口,愜意而自然。
享受在陽光下的微醺感覺,欲寐而未寐,頭腦卻無比清醒且滿足。
這種突如其來的充實,瞬間填補了以往浮華不實的空虛。
李景隆心中漾起一股莫名的感覺,至少,他不反感此刻的寧靜。
然而,寧靜總是容易被打破。
三人曬太陽的地方正是李府后院偏廳外,李景隆也不是外人,或者說李祺沒把他當(dāng)人。
三人正在沐浴陽光,享受廢物生活時,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。
睜眼一看,府里管家神色匆匆,來到了近前。
“國公爺,世子爺,有客人來了!”
“客人?”李祺不耐煩地?fù)]了揮手,“讓他滾!”
“就說我和我爹正在養(yǎng)病,讓他們滾得越遠(yuǎn)越好!”
什么狗屁客人!
咋這么沒有眼力見兒呢!
管家一臉難色,小心翼翼地回答道:“世子爺,來人是誠意伯!”
“誠意伯?什么狗屁伯爵,上不得臺面的東西……”李祺罵罵咧咧地,平白被人攪擾了好心情。
結(jié)果他話還沒有說完,就被李善長一巴掌拍在了腦門上面。
“劉伯溫來了!”
嘶……
誠意伯!
劉伯溫!
“還有太子殿下陪同!”
李祺頓時換上了笑容。
“趕緊,開中門,迎貴客!”
片刻之后,李善長父子二人來到了大堂。
入目只見,一個精神矍鑠、兩鬢斑白的老人正端坐在那里,渾身上下散發(fā)出一股子書卷氣。
劉伯溫??!
民間傳聞這可是堪比諸葛亮一樣的傳奇人物!
他輔佐朱元璋完成統(tǒng)一大業(yè),建立大明王朝,被后人稱為\"立德、立功、立言\"三不朽偉人!
民間廣泛流傳著“三分天下諸葛亮,一統(tǒng)江山劉伯溫;前朝軍師諸葛亮,后朝軍師劉伯溫”的說法。
但更讓人感興趣的,還是那些關(guān)于劉伯溫的秘聞傳說!
比如,劉伯溫是“斬龍狂人”,奉太祖朱元璋之命,踏遍天下,尋覓靈氣聚集之地,并斬斷了九十九處龍脈,以助大明根基穩(wěn)固千秋萬代!
現(xiàn)在,劉伯溫就坐在李祺面前,而且還是有血有肉的那種!
李祺瞬間就興奮了,直接上前一把抓住了劉伯溫的雙手,滿臉熱切地看著他。
“先生啊!”
“小子終于見到您了!”
“小子愿拜入先生門下,終生做先生門下走狗!”
眾人:“???”
劉伯溫:“???”
臥槽?
這家伙真患上腦疾了?
劉伯溫滿臉茫然地看向身旁的太子朱標(biāo),后者嘴角有些抽搐,隨后狠狠瞪了李祺一眼。
“咳咳,先生見諒,這是犯病了,犯病了!”
聽到這話,劉伯溫滿臉憐憫地看了李祺一眼,隨后又看向了李善長。
可惜傲嬌的李太師直接冷哼一聲,轉(zhuǎn)過了頭去。
劉伯溫見狀啞然失笑,不過眼神里面更多的還是憐憫。
起初他接到圣旨的時候,還覺得不可思議。
李善長這心胸狹窄的老東西,竟然還會向皇帝陛下提議起用他劉伯溫,這簡直就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!
可是當(dāng)劉伯溫得知,李善長獨子被楊憲之子楊德清打成腦疾后,原本還有些猶豫要不要重新入朝的劉伯溫,卻是立刻接旨然后動身趕來了京師。
不為其他,只為楊憲!
因為,楊憲曾是他劉伯溫的得意弟子,也正是劉伯溫的舉薦,楊憲才能得到皇帝朱元璋的器重信任,一路青云直上飛黃騰達,甚至現(xiàn)在都進入中書省貴為左丞相了!
劉伯溫自問觀人無誤,可是當(dāng)楊憲逐漸展露出酷吏本性之后,當(dāng)楊憲為了飛黃騰達不擇手段的時候,他才終于明白自己竟然看走眼了!
這楊憲表面上溫文爾雅,實際上卻暗藏一副酷吏心腸!
當(dāng)初劉伯溫之所以辭官歸鄉(xiāng),此事也有極大的原因!
而他離京的時候,皇帝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,何人可以為相。
老朱想任命楊憲為丞相,楊憲平日待劉基很好,始終以師禮奉之,可劉基仍極力反對,說:“楊憲具備當(dāng)丞相的才能,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。為相之人,須保持像水一樣平靜的心情,將義理作為權(quán)衡事情的標(biāo)準(zhǔn),而不能攙雜自己的主觀意見,楊憲就做不到?!?/p>
然后老朱又問汪廣洋如何,劉基回答:“他的氣量比楊憲更狹窄。”
老朱接著問胡惟庸,劉基又回答道:“丞相好比駕車的馬,我擔(dān)心他會將馬車弄翻。”
最后老朱于是說道:“我的丞相,確實只有先生你最合適了?!眲⒒x絕說:“我太疾惡如仇了,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(wù),如果勉強承擔(dān)這一重任,恐怕要辜負(fù)皇上委托。天下何患無才,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。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(dān)任丞相之職?!?/p>
然后劉伯溫就炒了老朱魷魚,辭官歸鄉(xiāng)了。
結(jié)果老朱不聽勸告,還是讓楊憲做了左丞相,結(jié)果就是楊憲剛有了實權(quán)就忘乎所以,直接把矛頭對準(zhǔn)了仇人李善長,在中書省,楊憲整日與李善長、胡惟庸明爭暗斗,將大明朝政攪得烏煙瘴氣,亂七八糟!
李祺卻是知道。
劉伯溫一回京,那楊憲這個酷吏,就離死不遠(yuǎn)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