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余恍然大悟。
怪不得陸嶂和陸朝的關系如此熟稔,外人卻似乎對此毫不知情。
她之前也一直納悶這兩個人是如何避開所有人的耳目保持聯(lián)系的,現(xiàn)在終于解了惑。
“那這上頭……”她看了看那張“曲譜”,想要回頭去看陸卿,不過自己的頭發(fā)還攥在陸卿手中,道士的發(fā)髻還沒有固定好,不能亂動,只好作罷。
“尺鳧衛(wèi)一直在暗中盯著我,而墨爺則差人盯著尺鳧衛(wèi),”盡管現(xiàn)在是在朔國境內(nèi),但是前一天夜里那個人能夠找過來,陸卿就不得不又多幾分防備,稱呼上也多了幾分小心,“無意中被他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尺鳧衛(wèi)當中也并非都是那位的心腹,還有一個存有異心的。
那人除了向上頭那位稟報信息之外,似乎還另有別的主子。
只可惜,時機不成熟,未能捉到現(xiàn)行,而那人也是同樣寧死也不愿供出自己真正的主人是誰。
于是墨爺只好將那個死掉的人用自己的心腹取而代之?!?/p>
他一邊說,一邊將祝余的頭發(fā)束好:“目前來說,大體就是這樣的一個來龍去脈。”
祝余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頭發(fā),發(fā)髻束得不松也不緊:“這樣倒是很好……”
“那是自然,”陸卿起身到一旁去拿祝余的外袍,“想當初在山青觀中,我也要與嚴道心一樣,日日著道袍,束道士的髻,手法自然是又熟又好?!?/p>
“我的意思是……”祝余剛想說自己方才所謂的“很好”,實際上是想說從此之后尺鳧衛(wèi)里面多了一個真正聽領域陸卿和陸朝的心腹,這樣比起從前來著實是好了不少。
可是她抬眼看見背對著自己的陸卿兩只耳朵的耳根紅艷艷的,忽然就明白過來。
敢情這廝從方才開始就一直在打岔,想要給自己看機巧盒也好,給自己瞧那張減字譜的密函也罷,都是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,而不是那東西非要現(xiàn)在告訴自己不可。
敢情方才醒來那一瞬間,覺得有些手足無措的人并不是只有自己而已……
祝余想到這一點,忽然有些想笑。
這個陸卿,到底還有多少自己沒有發(fā)掘出來的不同的面目?
“那他們平時也不用自己的本來面目現(xiàn)身,你又怎么知道來的是誰?”她決定這個節(jié)骨眼兒上,還是順著陸卿的話題說,免得戳破了他的局促,最后變得局促的人可能就成了自己了。
陸卿從懷里摸出那枚銀哨丟給祝余,祝余下意識伸手接住。
“放在你那里,妥善收著,”陸卿把外袍也一并遞過去,“有需要用到的時候,我同你講。
此事還不能太大意,人畢竟是剛剛被安排進去頂替之前的奸細,時日尚短,頻繁召喚他過來,恐怕容易暴露,于長遠不利?!?/p>
祝余點點頭,知道這銀哨要與錦帝給陸卿的玉哨區(qū)分開來,也不能輕易被旁人發(fā)現(xiàn),此事只在他們二人之間是最為穩(wěn)妥的,于是趕忙把銀哨塞進懷里放好。
“墨爺他現(xiàn)在到了哪里?”她一邊把道袍穿上,系好帶子,一邊問。
“在老四那里?!?/p>
祝余了然。
朝中手握兵權(quán)的武將,曹天保毋庸置疑是鄢國公的人,司徒老將軍不肯選邊,立場未定。
剩下沒有沾皇親的也或多或少仰仗著曹大將軍或者司徒老將軍,立場就算不是鐵板一塊,也不敢輕易試探,以免打草驚蛇,引起對方的警覺和防備。
三皇子陸炎和四皇子陸鈞當初選擇去替錦帝戍邊,本身就是就已經(jīng)代表了他們并不在鄢國公的羽翼下,沒有留下來輔佐陸嶂,幫他上位的心思。
這兩個人的確是可以嘗試著去爭取一下的對象,只不過陸炎性子火爆沖動,不曉得腦子好使不好使。
反而是謹慎小心的陸鈞,相對來說更容易冷靜地審時度勢,權(quán)衡利弊。
先找上陸鈞是對的。
五個人著急趕路,隨意啃了幾口胡餅便出發(fā),朝都城方向趕去。
這一路上,雖然說越臨近都城,像先前聽說的那種一個村子半數(shù)壯丁都失蹤不見的事情倒是越來越少了,似乎始作俑者也害怕會引起祝成的注意,刻意避開了都城周圍。
雖說到了都城附近莫名其妙便消失無蹤的人少了,但祝余還是注意到了一件有點奇怪的事情。
朔國素來是以鐵礦石的冶煉和兵器的鍛造為主要的營生,全國上下的鐵匠鋪搞不好比食肆都還要多。
可是他們這一路朝都城去,卻沒有看到幾家還在開門做生意的鐵匠鋪,很多都是大門緊閉,沒有聲音,也看不到屋頂?shù)臒焽栌袩熋俺鰜怼?/p>
這一點著實有些奇怪,祝余在經(jīng)過第三個這樣的鎮(zhèn)子的時候,終于決定停下來問一問。
她在一個大門緊閉的鐵匠鋪門口攔住了一個路過的漢子:“這位大哥,敢問這附近怎么一家開門做生意的鐵匠鋪子都沒有?
我們想要找個鐵匠打點東西,結(jié)果這一路上竟然都找不到,這是怎么回事?”
那漢子被個年輕道士攔下來的時候還有些疑惑,聽祝余這么一問,也嘆了一口氣,擺擺手:“別說我們這個鎮(zhèn)上沒有,你就是到隔壁鎮(zhèn)上去,也找不到一家開門的鐵匠鋪!
我們想要找個鐵匠鋪買幾把鋤頭斧子都找不著地方!”
“怎么會這樣呢?”祝余皺眉,“難不成,你們朔國向來都是這么缺鐵匠?”
那漢子看他們都是道士打扮,又聽祝余問得這般外行,也自然而然地將他們當做是外頭來的云游道士,嘆了一口氣擺擺手:“那當然不是,我們朔國的鐵器放在哪里那都是出了名的好啊!
以前就不說三步五步就有一個鐵匠鋪,最起碼一個鎮(zhèn)子上找出個五六家都不在話下。
也就這快一年的功夫,也不知道怎么了,好多鐵匠鋪子都關了門。
鄉(xiāng)里都在傳,說是他們在外頭不知道找了什么發(fā)財?shù)牡赖纼?,都出去賺大錢去了。
一開始也沒人當回事,誰能想到后來竟然有這么多鐵匠都跑去發(fā)財,搞得我們現(xiàn)在連個農(nóng)具都要走好幾十里地才能買得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