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內閣的想法。
不管康國是什么想法,只要先吃了再說。
康國歸附以后,西疆四十國就有了典范。
大周就能慢慢的逐個攻破。
但沒想到李天上來就否決了。
錢多明說道:“陛下,不管康國有何心思,他們只要歸附,我們就能徐徐圖之,讓他們真心實意。”
李天搖了搖頭:“不行,這康國是不安好心!不能讓他們就這樣進入大周!”
李天說道:“難道內閣忘了五胡亂華的事了嗎?”
說起五胡亂華,錢多明也愣住了。
五胡亂華,是西晉末年北邊胡人發(fā)起的叛亂。
從漢末起,胡人就在不停地歸附。
這些歸附的胡人部落,卻仍保留著胡人的習性。
胡人與北方民族不停地斗爭,最后這群進入關內的胡人造反,導致了晉代的慘劇。
李天說道:“五胡亂華的記性,不可謂不深刻!”
“這異族歸附的事情,必須得謹慎!”
李天想了想說道:“首先,康國想要歸附,總得會說漢語吧?這康國全族必須得會說漢語才行!”
錢多明想了想,這個理由好像無法反駁。
都不會說漢語,怎么可以說是心慕大周呢?
李天突然生出惡趣味道:
“光是簡單會說還不行,康國的貴族,必須得熟練使用漢語!”
“讓禮部去定個方案,搞出來一個考試?!?/p>
錢多明:“考試?”
李天說道:“也像科考似的考試,只是平常的漢語考試,可以區(qū)分為四級、六級?!?/p>
“四級就是普通的漢語對話,六級稍難一點。”
“貴族得通過六級,百姓則通過四級?!?/p>
錢多明覺得這個提議也不算苛刻。
他只是疑惑為何沒有一二三級,卻直接分成四級與六級。
不過既然是圣上的想法,錢多明說道:“遵命,陛下?!?/p>
李天又說道:“除了考試以外還不夠!”
錢多明打了個哆嗦,這都不夠?
陛下還想康國做什么?
李天開口道:“康國人請求歸附,必須以家戶為單位,拆分至大周各地?!?/p>
“防止他們心懷不軌,再次叛亂?!?/p>
錢多明沉吸一口氣,這還哪是歸附,這是戰(zhàn)敗的要求啊。
李天正色道:“朕不在意什么虛名!”
“既然要臣服大周,做大周的臣民,那就得做大周臣民應該做的事?!?/p>
“還有康國人信奉宗教,這一點也得說明。”
“我大周一向禁教,不管是佛道還是別的教派,都不準在家里私自供奉,更不準私下傳播!”
“康國人歸附以后,必須放棄以前的信仰!”
錢多明聽到這個條件,這也太苛刻了吧?
這樣康國人能接受嗎?
李天又說道:“不光是康國人,西疆各國,任何國家想要歸附都是這些條件!”
“有一條做不到的話,都不準同意!”
錢多明見李天的態(tài)度堅決,只得說道:“遵命,陛下。”
還好還好。
李天長舒了一口氣,還好自己聰明!
要是不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,西疆四十國全請求歸附怎么辦?
那朕的國運不得漲上天?
不能讓他們歸附!
李天打定了主意,一定得攪黃康國歸附的事情!
陛下的旨意,通過火車送去西疆。
而與此同時,秀才考試的結果終于出來了。
黃銘和常志,著急的等在縣衙門口。
縣衙的吏員拿出一張紅榜,又舉著一根竹竿。
竹竿掛著紅包,豎在縣衙的門口。
當紅榜展開的剎那,所有學子的目光全部落在紅榜上。
十年苦讀,不就是等這一刻嗎?
黃銘緊張的要死。
自己都二十歲了,也算老不小。
若是這次還沒考中,那家里便不會供他全力讀書。
畢竟供一個成年男子待家里全力讀書,還是十分吃力的。
那黃銘估計就得慢慢接手家里的生意,再娶妻生子,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。
黃銘寒窗苦讀了這么多年,當然是不甘心的。
紅榜上方沒有看見自己的名字,黃銘有點緊張。
他的掌心開始冒汗。
很快,他看見了常志的名字。
“常兄,快看,你中了!”
常志聞言,順著黃銘的手指,看見了自己的名字。
他激動的大跳。
黃銘一邊為同窗高興,一邊愈發(fā)的焦慮起來。
就在這時,他忽然看見了自己的名字。
黃銘,縣試第一四八名!
中了!
名次雖然不算高,可是以后就是秀才了!
黃銘激動的差點昏過去。
身旁的小廝攙住他,黃銘激動的坐在地上。
考中了!
真的中了!
黃銘和常志都激動的無以言表!
考中秀才了!
這個消息很快送去了二人家里。
家里當然是張燈結彩,一家人都喜氣洋洋。
秀才!
在華江府里,雖然秀才不算什么。
可是放在大周,秀才仍然是很值錢的。
如果黃銘和常志愿意,現在就能進入縣衙工作。
他們想繼續(xù)求學,也能進入縣學接受本地名師的指導。
說不準還能考上舉人呢!
有了秀才的身份,怎樣也不會餓著了!
有歡喜的,當然也有落寞的。
那些沒能考上的學子失魂落魄,反復檢查著紅榜。
確認沒有上榜后,那些屢次不中的學子更是痛苦的坐在地上。
黃銘和常志這樣的晉級者,則受邀參加了他們同榜秀才的升學宴。
考上秀才有升學宴。
考上舉人有賀進宴。
而考上進士則有鹿鳴宴。
這全是同榜學子交流感情的宴會。
此時,所有秀才全是天之驕子。
這種結識人脈的機會,黃銘和常志當然不會錯過。
他們來到當地最好的酒樓,包下了一整層,來辦這個升學宴。
全大周各地都是這樣。
從東遼到南洋,從滇西到東膠,連最新歸附的大越,都一并完成了縣試。
這次縣試考中的學子,得到了秀才身份。
他們會聚集在府城,隔月參加舉人選拔的考試。
而舉人考試的廝殺,就更激烈了。
就在整個大周都關注著科考時。
在揚州,一艘新創(chuàng)造的風帆船下海。
這艘船不屬于什么商會。
船上印著“揚州地理協(xié)會”的標記。
揚州地理協(xié)會,是整個陽州一起募捐經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