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周,官員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人口。
人口增長,就能獲得朝廷的褒獎。
人口減少,不光會被朝廷斥責,更主要的是人口減少也會減少賦稅。
那樣在評定時便會被判為下等。
而人口數(shù),除了自然增長以外,還有種人口遷移。
現(xiàn)在中部地區(qū)出現(xiàn)的問題,是隨著閩南地區(qū),以及余杭浙江的工商業(yè)發(fā)展。
越來越多的百姓自發(fā)的開始往這些地方遷移。
尤其是華江府這種工坊林立的地方,工人需求極高。
工人的薪資,可比在老家耕地多的多了。
原本只是些遭遇了災年,逃荒的外地人進入華江府的工坊。
他們領到錢后,當然回老家過年。
看見以前連飯都吃不起的同鄉(xiāng)忽然富裕了,當然有人詢問。
就這樣,年后更多的同鄉(xiāng)跟隨他們前去華江府工作。
這些全發(fā)生在交通不便、土地貧瘠的那些地區(qū)。
待縣衙清點人口時,才察覺到這么多人口流失!
這些地區(qū)的知縣知府立馬聯(lián)合上奏,請求朝廷禁止人口流動!
地方考核,事關官員的轉任升遷。
這些派到偏遠地區(qū)的知府知縣,原本就怨氣很大。
現(xiàn)在治下的人口全部跑向了南方和東南的發(fā)達地區(qū),中部的官員日子更難過了。
治下的人口減少,賦稅便會減少。
那以后的考評就更差了。
大周對基層的考核十分嚴格。
一個地方官,若是連續(xù)三年都是考核下等。
那第三年便會被朝廷罷黜。
所以這次的人口流失,是砸了這些地方官的飯碗。
這次的上奏,可謂是群情激憤。
對于那些中部地區(qū)的官員來說,他們原本維系政績就很艱難了。
現(xiàn)在在這個時代下更難維系。
一個南方的富裕知縣,什么都不用做,就可以得到上等的考評。
而大家的起點一樣,只是在吏部抽簽時分到了不一樣的地區(qū)。
吏部現(xiàn)在雖然是用抽簽選官。
可是這種不滿仍然加劇了中部地區(qū)官員對南方的仇視。
這次的集體上奏,便是宣泄這種不滿。
這種規(guī)模的官員聯(lián)合上奏,還是大周建立以來的頭一次。
所以內閣都不敢大意,只好把奏折送進了宮里。
此時李天正在和唐含雪看戲。
小魏子急匆匆的把奏折遞到了李天的面前。
中部地府知縣知府聯(lián)合上奏?
李天打開奏折,就看見烏泱泱的人名。
這些知縣知府是怎么了?
李天看完奏折后,便明白這些知縣知府為何這么激動了。
朝廷考核嚴苛,地方官原本就比京官難做。
想要做出政績更是艱難。
現(xiàn)在海運貿(mào)易和鐵路發(fā)達以后,那些沒有鐵路,也不臨海的城市立馬衰落了。
人口的流動,也使很多人離開了家鄉(xiāng)。
即便是朝廷強行禁止人口的遷移,仍然沒法隔絕這種趨勢。
這次東南地區(qū)算犯了眾怒!
【是否召開國事會議?】
當然要開了!
李天起身,立馬說道:“召集內閣首輔與六部尚書,召開殿前會議!”
李天朝御書房走去。
看見李天這么急匆匆的,唐含雪的貼身宮女問道:
“娘娘,陛下這次居然這么著急?”
李天在內廷里一向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樣子。
對于朝廷遇到的各種問題,即便是邊患難題,李天也從未慌亂過。
但是這次他居然這么失態(tài),這些宮女太監(jiān)還是第一次看見。
唐含雪說道:“這次的問題,是有關大周國本的問題,陛下也得認真對待?!?/p>
“我大周朝,從建立時就沒停止過南北之爭?!?/p>
“南方富饒,北方貧瘠?!?/p>
“先皇二十年的科考,北方?jīng)]有一個士子中舉?!?/p>
“當時北方的士子串聯(lián),控訴禮部舞弊?!?/p>
“當時先皇曾派我父親調查,雖然結果是沒有舞弊?!?/p>
“可是當時的主考官與監(jiān)考官員全都被貶職,平息北方士子們的憤怒?!?/p>
“現(xiàn)在的問題并非南北之爭,而是東西之爭?!?/p>
“這次可比南北之爭還要激烈。”
唐含雪嘆息說道。
在她看來,朝廷這次遇到了死局。
南方發(fā)達,人口當然向往南方。
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有了一批專門在工坊上班,不再以耕地為生的百姓了。
城市里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。
其實這也不光是東西之爭。
現(xiàn)在大城市也會吸收附近村鎮(zhèn)的人口。
這也是城市和鄉(xiāng)村之爭。
這些流動人口,動了那些中部地區(qū)官員的帽子。
錢多明和齊順義一邊進宮,一邊討論這件事情。
“南方大縣強出中部下縣太多了?!卞X多明說道。
齊順義心有余悸的說道:“還好吏部尚書用的抽簽的辦法,否則這次就更難收場了。”
錢多明也點了點頭。
現(xiàn)在吏部全是抓鬮選官,那些派去中部地區(qū)的官員們,也全是自己抽簽抽到的。
所以他們只能上奏抗議。
因為吏部沒有舞弊,只是他們運氣不好而已。
但是朝廷若是不采取措施,恐怕會掀起更大的動亂。
錢多明說道:“也不知道圣上有沒有什么好辦法?!?/p>
齊順義信心十足的說道:“圣上天縱奇才,一定會有辦法的!”
錢多明和齊順義對李天十分信任。
但是此時李天卻在思考,究竟怎么做才可以扣國運。
強禁人口流動?
不行,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
放開人口流動,不顧那些中部的抗議?
好像也不行,東南地區(qū)的工商業(yè)發(fā)達,指不定征收的商稅比以前更多了。
這也不行。
李天第一次這么費力的思考,但是他發(fā)現(xiàn)不管怎么做好像都是死局。
還是開會議看看吧,有沒有怎么做都可以敗壞國運的方案!
擺駕御書房!
李天乘坐轎輦,來到了御書房。
此時內閣的兩位大佬,六部尚書,全等在御書房了。
這次中部知縣知府的上奏,問題的確太復雜了。
內閣與六部雖然想出幾個辦法,但還是覺得不妥當。
李天在龍椅坐下以后,立馬說道:
“這次的上奏,各位愛卿都看了,有什么看法嗎?”
李天掃視一圈,還是點名錢多明發(fā)言。
“首輔大人,你有何想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