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q所以,當余明詢問三人是否知罪時。
即便曾黎等人知道這是個坑,也沒有在這三人是否犯罪的問題上爭辯。
而是巧妙地,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不給齊順義一黨人引導三人的機會。
直接問對方究竟犯了什么罪。
這樣,可以最大限度的擾亂對方的節(jié)奏。
但他們明顯低估了余明的話術水平。
只聽余明的聲音宛如索命的喪鐘,在內閣里響起。
“哼!既然你都清楚,居然還敢做?”
“說,是誰給你的膽子!”
聽到這話,雷錚人都傻了。
誰指使的?
沒人指使啊!
他總不能回答,是老百姓指使的吧?
如果這樣說,豈不是代表著,他連治下的百姓也管理不好?
若是承認了這點,那他的仕途就到鐘點了!
想到這兒,雷錚覺得如鯁在喉,無言以對。
與此同時,曾黎一黨的人也臉色鐵青,知道齊順義想干嘛了。
這家伙,是想把問題擴大化。
把這把火燒到他曾黎的身上,把他燒死!
這個計劃十分簡單粗暴。
但卻快準狠!
想到這兒,曾黎不由得咬緊牙關,攥緊了袖口里的拳頭。
忍!
越是這種時候,他才越不能亂!
此時,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雷錚身上。
面對這么大的壓力,雷錚冷汗連連,頃刻間就打濕了身上的官服。
但就在眾人陷入了僵局時。
一道聲音,打破了寂靜。
“這位大人,您為什么斷定我們是受人指使呢?”
這句打破僵局的話,讓在場所有官員瞬間把視線轉到了聲源上。
那是……
薛志清!
明顯,身為一個想在小池底事件上爭取利益,火中取栗的人。
他不是雷錚那種軟骨頭,想讓他知罪,那得價錢……
剛才,余明試圖引導雷錚把此事蓋棺定論,他也傻眼了。
他沒想到這群處在中樞的大員,居然這么無恥。
居然想通過恐嚇,什么都不干就空手套白狼,讓他們來背黑鍋。
好在雷錚也懵了一下。
沒有立馬理解余明的意思,是讓他誣告另一位朝中大佬,把事情擴大化。
于是,思緒飛轉間,薛志清搶先一步。
一句話,打斷了余明的節(jié)奏。
他不卑不亢的開口說道:
“更何況……”
“退一步講?!?/p>
“忤逆圣上這種事,非同小可。”
“假如,下官說假如?!?/p>
“假如真有人指使下官忤逆圣上,那完全可以想到,這個幕后黑手的勢力非常龐大?!?/p>
“各位大人又如何能斷定,下官會供出來那位大人呢?”
“即便下官供出來,你們如何確定下官并非是誣告呢?”
“除非眾大人可以確定下官說的是真話?!?/p>
“否則,在這么嚴肅的問題上,下官們也不敢胡言?。 ?/p>
聽到這話,內閣一眾官員面面相覷。
他們萬萬沒想到,這薛志清居然這么伶牙俐齒。
幾句話,就攪混了這趟水。
這下子,即便雷錚真的說出了幕后黑手,眾人也沒法確定他說的究竟是真是假。
“你……”
見自己的計劃差一步就快成功。
卻因為這個薛志清的話而功虧一簣,齊順義差點破口大罵。
好在身為內閣首輔,他還是有該有的養(yǎng)氣功夫的。
眨眼間,他就壓下去了怒火。
齊順義和曾黎都知道薛志清的意思。
想讓他認罪誣告。
行。
但必須得拿出足夠的籌碼!
“齊大人,此事非同小可。”
“不如咱們挪去偏殿,各自思量一下?!?/p>
“一炷香后,再行問詢?!?/p>
“您覺得如何?”
見局面陷入了僵局,曾黎對齊順義提議中場休息。
面對曾黎的提議,齊順義輕輕點頭,沒有拒絕。
于是齊曾兩黨,非常默契的分流。
各自朝內閣左右,他們休息的偏殿走去。
……
蘭妃寢殿。
從小魏子那聽說內閣對小池底三縣令詢問進度的李天,眼神閃爍。
忤逆皇帝?
或許對尋?;实鄱?,忤逆是決不允許的事情。
可對李天來說,卻是極大的好事。
有人抗旨不尊,忤逆自己,不就是在動搖皇權嗎?
那不就意味著……
國運降低?
聽聞此事,李天心里狂喜!
內閣,偏殿。
眾人跟著首輔齊順義跟次輔曾黎,各自回到屬于自己的偏殿。
一名官員點燃了屋內的檀香。
沁人心扉的香氣從香爐里彌漫出來。
坐在偏殿屋子的椅子上,次輔曾黎看著最后一名走入房間的官員閉上門。
他冷聲道:“這個薛志清,不簡單?。 ?/p>
“居然敢勒索我們?!?/p>
曾黎的聲音陰狠且低沉,宛如一只猛獸發(fā)出的低吼。
聽到他的語氣,眾官員面面相覷。
一時間,居然沒人敢出聲。
但很快,曾黎便變了副臉。
他突然笑了。
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詭異多變感。
“勒索的好啊!”
“若非他急中生智,咱們倒是著了那齊順義的道?!?/p>
“大人……”
聽到曾黎的話,一道略顯蒼老的聲音在一旁響起。
這是除余明外,另一位內閣掌書大學士。
只是這位大學士沒有余明的文才,也沒有余明的背景。
所以比起三十幾歲就成為內閣掌事大學士,前途一片光明的余明。
這位大學士只是靠資歷和時間熬上來的。
這名掌事大學士很明白。
像他這種毫無核心競爭力的人。
若想實現彎道超車,在退休以前盡量往上爬,只能兵行險著。
投靠被許多儒家讀書人而敵視的曾黎,就是個很好的選擇。
大丈夫!
生不能五鼎食,死亦當五鼎烹!
在曾黎身旁,這位大學士低聲說道。
“大人,此事非同小可?!?/p>
“如果真讓齊首輔他們栽贓得逞,那咱們這些人就全完蛋了。”
其實忤逆皇帝這種事,可大可小。
如果那三名縣令只是為民請命,自發(fā)的違抗君令,那他們最多是仕途受到影響。
畢竟有為民請愿的免死金牌在。
皇帝即便想殺他們,也得考慮好后果。
但如果這種行徑是某位朝中大員唆使的,那性質可就不一樣了!
真要如此,牽扯其中的官員起碼得脫層皮。
“嗯?!?/p>
聽到手下的提醒,曾黎垂下腦袋,沉吟了許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