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份試卷,遞到李天的面前。
李天摩拳擦掌,率先看到劉文卓的卷子。
看完后,李天心情有點不爽。
這篇文章居然都在夸朕?
朕用得著你夸?
在李天看來,這文章就是在譏諷自已!
朕只是想做一個昏君!
你們偏要說朕是明君!
李天看的非常生氣!
就在李天打算把劉文卓的試卷放到最后時,他忽然想到。
等等!
這家伙不正是四種奸臣中的佞臣嗎?
什么事都不做,只知道寫文章拍馬屁!
朕想要的不就是這種“人才”嗎!
如此一想,李天就覺得劉文卓的文章順眼了許多。
不是愛拍朕馬屁嗎?等他為官以后,讓他多拍拍馬屁!
屆時朕再好好賞賜他!
那朝廷里不就全是馬屁精了?
不錯!這個計劃很好!
李天把劉文卓的試卷跳出來,若是沒有更好的策論,就評他為狀元吧!
接下來幾篇文章都無功無過,李天打了個哈欠。
這些全是普通人,李天都沒興趣仔細看。
就按照唐孝仁他們排列的順序好了。
待看到最后一份時,李天眼前一亮。
這是呂為賓的文章。
呂為賓洋洋灑灑的,罵了李天一頓!
甚至要明擺著說李天是昏君了!
漂亮!
李天看的龍心大悅!
罵得漂亮!
朕就是想做昏君!
這篇文章看的李天酣暢淋漓!
接著呂為賓又開始寫,李天做出的錯誤決策。
對啊!
朕的確是這么想的,雖然大臣們把他的計劃全部攪黃了!
李天突然萌生了找到知已的感覺!
這個呂為賓,太懂朕了!
他說的都對!
看完呂為賓的文章,李天拍案而起!
這可把小魏子嚇了一跳,陛下這是生氣了?
沒想到李天居然滿面春風,罵得好!
狀元,你就是狀元了!
等等!
李天又開始想。
如此直言進諫的,該不會是忠臣吧?
要是把狀元給了個忠臣,豈不是完蛋了?
李天又把呂為賓的文章仔細看了一遍。
呂為賓的策論只有一個觀點,便是“格物致知,知行合一”。
他覺得具體問題需具體分析。
先積攢經驗,了解萬物的原理。
然后再入手,解決出現(xiàn)的問題。
了解原理與做事同樣重要。
挺能唱高調??!
但這不就是廢話文學嗎?
這道理還用他說嗎?
問題是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?
這個呂為賓也太狂妄了!
按他的說法,只要派他去管理淮河,就可以解決土地兼并的情況。
朝廷犯下的錯事,只要派他去,就肯定可以做好。
這不就是口嗨王者嗎?
等等!
呂為賓這篇文章,不就是沖浪的鍵盤俠最愛的套路嗎?
先找茬挑毛病,然后罵所有人一遍。
最后再說:“如果是我來做,一定可以解決所有問題!”
哈哈!
李天愈發(fā)滿意了!
好!
朕要的就是這種人!
光說不做的鍵盤俠!
這個呂為賓罵朕是昏君,又是個人菜癮大的口嗨王者!
沒錯!
這就是標準的奸臣苗子!
按照李天的四種奸臣分法,這種應該算是酷吏!
做事向來嚴于律人,寬于律已。
直白點就是個噴子!
然后整天說我行讓我來!
這種人通常是別人犯了錯,就嚴加指責,但自已犯了錯就借口百出。
朕需要的不就是這種人才嗎!
漂亮!
李天把呂為賓的試卷拿出來,擺在了最上面。
這下,前十名的順序定了下來。
待唐孝仁等考官拿到試卷,都大吃一驚。
陛下果然是海納百川的度量啊!
呂為賓這文章之狠,連考官們都看不下去。
差點要篩出十名開外。
若不是唐孝仁堅持,呂為賓壓根進不了二甲。
這文章痛罵陛下,差點就要說李天是昏君了。
居然被列成了狀元!
陛下這心胸就離譜!
這下子眾大臣,包括唐孝仁在內,都在感嘆陛下的寬宏大量。
這種喜于接受勸諫,簡直堪比魏征與唐太宗了。
日后這呂為賓的狀元,一定是史書上的一段佳話!
名次已定,傳旨的太監(jiān)便去通知考生了。
當呂為賓得知自已是狀元后,也整個人呆住了。
狀元是我?
皇帝被罵傻了嗎?
這次策論的考題難得,呂為賓就沒忍住,寫出了自已的想法。
雖然寫的不留情面,但呂為賓還是覺得皇帝算是個挺好的君王了。
因為別的君王他都懶得罵!
能遇到這種明君,讓呂為賓非常的感動。
不由得再度生出士為知已者死的念頭!
既然陛下這么寬宏大量,那我一定要干出實績來!
呂為賓勵志報效國家后,他也做出一個決定!
劉文卓只中了榜眼,但他這邊賀喜的同鄉(xiāng),比狀元那里多多了。
因為呂為賓是個聞名的噴子。
大家都知道他性格古怪。
還是更喜歡隨和親近、交友廣泛的劉文卓。
而且劉文卓出自大家,出手闊綽。
劉文卓走到呂為賓身邊:
“恭喜呂兄高中狀元了!”
呂為賓拱了拱手。
劉文卓是少數能入他眼的人。
劉文卓說道:“我有點好奇,呂兄這次策論寫的什么?”
呂為賓也如實說道:
“我罵了陛下是昏君?!?/p>
什么?
此話一出,所有人都怔住了。
呂為賓好大的膽子,居然罵陛下是昏君!
這可是事關前程的殿試?。?/p>
這家伙居然敢在殿試策論中罵皇帝!
他腦子進水了吧?
不過眾人很快意識到,罵了陛下的人,居然被陛下欽點了狀元。
太離譜了!
這么多人全是夸皇帝的,只有這位罵的得了第一。
離大譜了!
陛下這心胸,也太寬廣了!
唯有唐太宗可以和皇帝相提并論了吧!
許多年輕的考生,不由得開始自我感動。
甚至有考生對著金鑾殿磕頭,高聲喊道:“天佑大周,擁有陛下這種明君!”
呂為賓的成績,也影響了在場許多人。
這證明什么?
證明陛下欣賞敢于諫言的人!
喜歡干實事的人!
以后為官了,一定要忠心報國!
這時,太監(jiān)前來給這群新科進士拿來了官服。
從此以后,他們就是大周的官了。
頭甲三人身穿紅色的吉袍,其余的穿青色官服。
然后在太監(jiān)的引領下,重新回到金鑾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