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秋霜最后才說起進(jìn)城賣豆芽的事,“進(jìn)城路遠(yuǎn),又要招呼買家,不是誰都有膽子做的,所以工錢要高一些。黃豆芽的售賣價格還是兩文一斤,綠豆芽五文,村里誰想做這個生意,可以從我這里批發(fā)。批發(fā)價格是黃豆芽三斤五文錢,綠豆芽兩斤九文錢。這樣,一日賣上幾十斤,差價最少也有十幾文了。”
這賬目有些瑣碎,眾人一時都有些沉默。
唐甜適時給大伙兒舉例子,“比如,鐵子叔叔挑三十斤黃豆芽和二十斤綠豆芽進(jìn)城,只要都賣了,就能賺二十文錢?!?/p>
李鐵眼睛發(fā)亮,笑道,“這個容易,縣城那么大,走半條街就能把豆芽都賣了。雖然挑著趕路很沉,但一日二十文也值得了?!?/p>
眾人都是聽得點頭。
李二爺爺和唐三奶奶對視一眼,心里都是長長松了一口氣,他們確實沒想到李秋霜會想的如此周全。
這般分配,大伙兒都有好處,又不會太過輕松,以至于不珍惜這份活計。
唐三奶奶第一個表態(tài),“那好,明日我就開始找人。秋霜別出頭,誰因為沒選上而不高興,都讓她們找我來說。你就只管教大伙兒發(fā)豆芽就行!”
李二爺爺也趕緊跟上,“對,換豆子和賣豆芽的活計,也有我來安排。誰敢說什么難聽的,我自會出面料理?!?/p>
李秋霜行禮道謝,感激兩位老人家的明理和回護(hù)。
其實按照她的心思,她是愿意給村里大伙兒更多好處的,畢竟豆芽的利潤很高。
但閨女說的也對,升米恩斗米仇啊。
一開始許以小利,過年時候?qū)€借口,再給一些吃食用物補貼,村里人人都會感激。
但若是眾人習(xí)慣了重利,養(yǎng)大了胃口,怕是最后她們一家被拆了骨頭吃,人家都嫌棄硌牙了!
初冬,夜色來的早,商量好這些,外邊已經(jīng)黑透了。
李二奶奶許是實在惦記,借口來接人,干笑著敲開了唐家的木門。
就是唐三奶奶的小兒媳也探頭探腦跟在后邊,眼里滿滿都是期盼……
李秋霜客客氣氣送走眾人,就忙著給豆芽澆水去了。
至于兩家人怎么逼問老人,村里人如何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睡不著,惦記著差事名額,就不歸她管了。
大不了,最后還有閨女拿主意呢!
倒是唐甜,拉著大哥好好復(fù)盤了一下,簡單把唐三奶奶和李二爺爺,還有村里人的心思,甚至是以后可能會發(fā)生的反響,都同大哥說了說。
唐川本來就聰明,但之前因為生病被家里人嫌棄,很少在外走動,人情世故免不得差了很多。
這會兒聽著妹妹嘰嘰喳喳,他腦子里就像有一層霧氣被揮散,清明了很多。
當(dāng)然,他更多是對妹妹的好奇。
難道妹妹夢里遇到的老神仙,還會教導(dǎo)識別人心嗎?
可惜唐甜聽不到哥哥心聲,否則會告訴他,她讀過最好的人性的實踐課,名字叫末世!
不知道唐三奶奶和李二爺爺是怎么同村里人說的,總之第二日一早,李秋霜推開院門抱柴火的時候,被門外聚集的人群結(jié)結(jié)實實嚇了一跳?!按蠡飪涸趺炊紒砹?,這也太早了?”
還是五嬸子第一個上前,緊緊握了她的手,開口就是道謝。
“秋霜啊,三奶奶同我們都說了。你可真是心眼兒太好使了,愿意帶著大伙兒一起吃飽飯!你放心,我們一定好好學(xué)著發(fā)豆芽,保管不偷懶?;?!以后,你就看著大伙兒怎么表現(xiàn)吧!”
“是啊,秋霜嫂子,我們一定好好干活兒!”
“我昨晚興奮地一宿沒睡,以后可是不怕孩子們餓死了!”
其余婦人也是涌上前,恨不得歡喜的把李秋霜抬起來拋幾下。
站在外邊的老少爺們也有十幾個,都是李二爺爺選出來倒賣豆子和豆芽的,他們不好上前,就搓手嚷著。
“以后家里有啥力氣活,一定說話,我們都會干!”
“對,這柴火堆還是小了,這幾日我們就再砍一些枯樹回來?!?/p>
李秋霜第一次被這般推崇,嚇得趕緊擺手。
“不用,不用!大伙兒不用感激我們家,一個村里住著,互相幫襯是應(yīng)該的。我也沒主意,幾乎所有的事都是三奶奶和二爺爺做主,你們多謝他們二位老人家就好。”
康大嫂子看出她窘迫,就幫忙吆喝道。
“好了,秋霜嫂子這么說了,咱們都先回家吧。過一會兒吃了飯,再過來。咱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,不會亂說亂想,但有那心眼子不好的,說不定又給秋霜嫂子潑臟水了!”
“就是,咱們多注意一點兒。一會兒跟著長輩一起來!”
眾人應(yīng)聲,紛紛招呼一聲就回家去了。
李秋霜長松一口氣,趕緊掉頭回去,洗漱做飯。
唐甜揉著眼睛,趴在廂房門口看了個熱鬧,也沒出來幫娘親說話。
她到底年紀(jì)還小,很多事不好出面,早些把娘親鍛煉出來,獨當(dāng)一面,才是正事兒!
放在普通農(nóng)婦身上,許是有些困難。
但李家祖上就是經(jīng)商的,子孫的血脈里多少都留了一些基因。而且,李秋霜還是能寫會算!
只不過她被唐老太等人欺辱壓榨時日太久,養(yǎng)成了逆來順受的習(xí)慣,多經(jīng)歷一些事,肯定會立起來。
說不定,一兩年后,就成為合格的老板娘了!
想到以后娘親掌家賺錢她偷懶的好日子,唐甜心情大好,鉆進(jìn)灶間又搶了大廚的位置。
于是,早飯桌兒上,不只有糙米粥、炒豆芽,還有一大盤子的大棗紅糖糕。
這種又宣又軟的口感,加上紅糖的甜,大棗獨特的香,吃的全家都顧不得說話,幸福從早起就盈滿了所有人的心間。
吃過飯,李二爺爺和唐三奶奶再次帶著村人上門了。
李秋霜借口招待客人,把五嬸子等婦人送去廂房,交給了唐甜。
五嬸子等人擔(dān)心小丫頭教不明白,沒想到唐甜說的頭頭是道,干活兒麻利又爽快。
這倒是激起了大伙兒的好勝心,畢竟她們活了幾十年,可不能連小孩子都比不過!
堂屋里,唐川也坐在桌子旁,另外開了兩本冊子,一本記錄換豆子的進(jìn)出賬,一本則是批發(fā)售賣豆芽的。
但凡接了活計的村人都記錄名字在冊,每日干活兒多少,應(yīng)該收入多少,寫的明明白白。而且領(lǐng)出去多少豆芽和糙米,眾人都需要按手印,以免有了分歧時候說不清。
村人們眼見如此正規(guī),有些意外,但更多是心里踏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