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從龍沉穩(wěn)地走上前,向李徹作揖謝恩。
李徹也同樣回以微笑。
相比于前面三位,賀從龍的戰(zhàn)績看起來似乎沒那么逆天。
和王三春同樣出自罪徒營,但他更多時候負責(zé)鎮(zhèn)守后方和后勤保障,這就導(dǎo)致其難以獲得戰(zhàn)功。
但李徹并沒有因此忘記他的努力,仍授予國公之位。
只是由于其戰(zhàn)績不夠耀眼,排在前面難以服眾,只能屈居第四名。
襄國公的襄字,便是取襄助、成就之意,表彰其輔佐君王成就大業(yè)的功績。
此等評價不可謂不高,也算是李徹對他做出的一個補償。
賀從龍下去,懷恩繼續(xù)高唱:“陳平之,上前解封?!?/p>
武將中唯一穿著儒袍的陳平之走上前,向李徹作揖行禮。
懷恩頓了頓,開口道:
“白袍儒將,奇正相生。
運籌帷幄,用兵奇詭。
北疆戍守,胡騎望白袍而遁;南征破陣,敵營見赤幟即潰。
塞外奇襲,三千破萬;洛陽夜戰(zhàn),一鼓定鼎。
韜略冠世,文武兼資。
封朔國公!”
陳平之輕吐一口氣,開口謝恩。
這位白袍鬼將很滿足。
陳平之這一生,都在追隨楊忠嗣的腳步,年少時隨楊忠嗣征戰(zhàn)四方,學(xué)習(xí)兵法。
待到楊忠嗣放棄復(fù)國,并讓桓國軍并入奉軍,陳平之便義無反顧地接過了桓國軍的大旗。
如今功成名就,能與崇拜一生的大帥并列受封國公,無疑是李徹對他最大的認可。
陳平之退下,懷恩下一個念出的人名卻讓滿堂文武皆驚。
“霍端孝,上前聽封?!?/p>
霍端孝明顯也有些發(fā)愣,隨后才從文臣隊列中走出。
非軍功不封爵,這是幾百年來的硬性標準。
前朝有所寬松,有不少文臣得了爵位,但都是停留在‘伯’這一等級。
可以說,伯爵就是為有功的文臣專門準備的,而且必須是對開國有巨大貢獻的文臣。
在奉國文臣中,如錢斌這樣的從龍之臣,陶潛這樣的大儒,都未能得封國公,大概率只是個伯爵。
而霍端孝比起二人只是個小輩,卻能得封公爵,這讓滿朝文武都有些詫異。
卻聽懷恩緩緩道出旨意:
“經(jīng)緯之才,王佐之器。
既能運籌定策,決勝千里;亦可披堅執(zhí)銳,親冒矢石。
獻策定奉天之基,督戰(zhàn)成遼陽之捷。
文可安邦,武能定國。
朕每親征,必以中樞相托,從未有失。
封輔國公!”
輔國公,取輔佐君王之意,強調(diào)其定鼎社稷的宰輔之功。
若是細細品來,霍端孝的確當(dāng)?shù)闷疬@個名號。
他從未錯過奉國任何一件大事,每次李徹的重要決策背后都有他的影子,絕對算得上是李徹的謀主。
而李徹對于霍端孝封公爵的解釋,并不止于此。
人家霍端孝帶兵打過仗!
征討契丹時,霍端孝是曾經(jīng)作為一路統(tǒng)帥,加入戰(zhàn)斗的。
而在其他戰(zhàn)場上,霍端孝雖然出手不多,但偶爾也會親自上陣殺敵,甚至有過斬將記錄。
這樣的一位能文能武的謀主級人物,又帶過軍隊有過軍功,為何不能封公爵?
于是,在聽過霍端孝封爵理由后,一眾文武皆是拜服。
霍端孝板板正正地向李徹行禮,轉(zhuǎn)而退到文臣前列。
“黎晟,上前聽封。”懷恩又喊道。
上百人側(cè)目之下,黎晟也是身體發(fā)抖地走上前。
懷恩繼續(xù)念出黎晟的封詞:
“滄溟霸主,水師魁首。
督樓船下呂宋,揚威南海;率艨艟破倭艦,蕩平東瀛。
佛郎機巨艦耀威,親冒炮火摧其艨艟;倭國水軍來襲,巧借風(fēng)濤焚其樓船。
萬里海疆,自此澄清。
封宣國公!”
黎晟神色激動,拜而謝恩。
身為中途加入李徹麾下的將領(lǐng),又是鄱陽湖水匪起家,黎晟深知自己的出身和資歷皆不足。
之所以能封國公,無非是因為他是奉國海軍第一人。
從局勢上看,如今奉軍已經(jīng)有了陸地?zé)o敵之勢,未來的戰(zhàn)略重點一定會放在海軍上面。
所以,哪怕是為了安撫一眾海軍軍官,李徹也一定要勻給海軍一個公爵。
而在海軍中資歷和戰(zhàn)功最高者,無疑就是黎晟黎都督了。
對此,一眾將領(lǐng)也沒有什么不服氣的,畢竟人家海軍是立過功的。
滅倭國,打叛軍,若沒有海軍相助,奉軍也沒那么容易贏下戰(zhàn)爭。
黎晟下去后,眾將皆是神色緊張。
八位公爵已經(jīng)出了七個,只剩下最后一個還未公布。
能在第一次大封就被封為公爵之人,無疑是站在了諸多武將的最頂端。
雖說大慶的仗還未打完,其他人在未來也有可能再立軍功,獲得更高的爵位。
但開國公爵和后封的公爵可不是一個檔次,后者永遠都低前者一頭。
不過,這最后一人,肯定是要遠遠出乎眾人的預(yù)料。
“胡強,上前聽封!”
懷恩話音剛落,眾將齊刷刷地看向站在李徹身側(cè)的四名貼身親將。
就連秋白、贏布、曲近山,都一臉驚訝地看向胡強。
胡強卻是傻愣愣地看著李徹,不知所措。
直到秋白回過神來,推了胡強兩下,后者才反應(yīng)過來,一步步走到殿前。
李徹面帶微笑,示意懷恩繼續(xù)讀。
“朕之舊識,患難之交。
自幼時相隨,未嘗一日相離。
每臨戰(zhàn)陣,必護朕于左右;凡遇險厄,終脫困于重圍。
拼將一死護明主,勇絕還贊古惡來。
忠勇無雙,義烈貫日。
封宸國公!”
宸國公,取帝王居所之意,象征其與君主關(guān)系親近,是朝廷的棟梁之才。
而放在胡強身上,其實就是突出他一個品質(zhì):忠!
若論從龍之早,在場諸將誰也比不過胡強,連王三春和賀從龍都要差一些,甚至連李徹自己都比不過。
胡強可是早早就跟隨原主,那時候李徹還沒穿越過來,正流轉(zhuǎn)于諸多前女友之間呢。
而李徹穿越之后,胡強也是形影不離,多次救主于危難之中。
直到后期,奉軍逐漸有了規(guī)模,不需要李徹親自上場搏殺后,胡強才漸漸少了存在感。
首位從龍之臣,多次救主,這兩個功勞,就足以掩蓋胡強沒有帶過兵的缺點了。
胡強甕聲甕氣地謝恩,八名開國公爵總算是浮出水面了。
分別是:
靖國公楊忠嗣!
定國公王三春!
毅國公越云!
襄國公賀從龍!
朔國公陳平之!
輔國公霍端孝!
宣國公黎晟!
宸國公胡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