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文毅被人拖到了城外的亂葬場,在宮里的人離開后。
有一張臉出現(xiàn)了。
他看著泡的惡臭又臟兮兮的周文毅尸體,眼底露出嗜血的狂?!澳銈兌妓懒税??那豈不是只有我活著,我是不是要替你們報仇?”
有人朝這里走過來。
那身影馬上消失。
第二天一早。
青黛一路淺笑來到了棠院,“夫人。奴婢告訴你一件好消息?!?/p>
“昨晚的事情成了?”
“下了藥了?!鼻圜煺驹诶认侣冻龅靡獾男θ?,說話間笑容一點一點褪去。
“奴婢過去的時候,她們二人還在計劃明天來府里賠禮道歉,還說要把那男子裝扮成丫鬟的樣子帶進來。”
春熙忍不住啐罵:
“豬油蒙了心的惡毒東西。你就該當時殺了她們?!?/p>
“那未免太便宜她們了?!鼻圜斓哪抗馔蛄诉h處,“我就要她們自食苦果?!?/p>
錦衣衛(wèi)的人又過來告訴蘇如棠。
說是周文毅死了。
尸體被詔獄的人拉到亂葬崗。
再次聽到周文毅的名字,蘇如棠恍如隔世一般。和周家的恩怨也到此結束,“死了就死了吧。原本和我也沒有什么關系?!?/p>
“指揮使大人說周文宴失蹤到現(xiàn)在都沒有找到?!?/p>
蘇如棠也沒有放在心上。
“看他的造化吧?!?/p>
蘇如棠想到的是了然大和尚,必須要在今年醫(yī)治好殤棄的臉才行。
“叫獨活去打聽了然大師父到了哪里?催他早點回京,跟著那太上皇有個什么樂趣?!碧K如棠嘴里說著抱怨的話。
青黛應了一聲離開。
有丫鬟送來了一封信,蘇如棠打開一看是龍玉寫給她的信。約她后天去護國寺賞梅花,龍玉用了一個印記。
蘇如棠看了就知道這是有事情跟她說。
她讓丫鬟告訴送信的人,就說后天必然會去護國寺。
御書房也很忙。
彈劾五皇子的折子像雪花一樣。
都是說他在初夏還沒收割的時候去江南下令農(nóng)田改成桑田,令無數(shù)農(nóng)人顆粒無收不說,還導致今年災害江南收不到稅糧。
江南收不到稅糧,其它地方可想而知。
簡老爺子這些日子身體不好,如今在家里起不了床。沒辦法上朝,有心也出不了力。
沈中書和博落回、成王爺、康王爺四個人坐在御書房。
殤厭站在不遠處。
隔著簾子,皇帝正在打坐。他說得要趁著這段時間修煉,否則怕耽誤了進度。
“這次的事情怎么過了半年才到京城?”沈中書故意把折子放在最上面,“之前竟然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。江南的節(jié)度使也沒個說法?!?/p>
成王爺拿了折子一看。
麥子還沒有成熟,江南實行五皇子的命令執(zhí)行農(nóng)田改桑田。
老百姓自然不愿意去年秋冬天種下去的麥子,眼瞅著過一個多月就是收成了,這會卻要被踐踏割掉種桑樹苗。
老百姓不樂意。
上面的命令很難推行下去。
五皇子知道離國的綢緞給離國帶來巨大的收益,他調(diào)派了附近軍營的將士們騎馬踏苗。
無數(shù)官兵騎馬進了麥地。
有的直接叫衙役趕著牛進了麥地,開始耕田。
民以食為天。
老百姓最是愛惜糧食,不是不遵守上面的告示。只要再給他們一個多月的時間,待麥子收割了改為桑田就行。
不少老農(nóng)看不得麥子被踐踏。
跑進了麥田里,雙手張開躺在地上。
馬蹄驚起。
將士們本來心有不忍,奈何軍令難違。
五皇子下令,遇到造反的刁民,一律格殺勿論。
說是桑田利于國家,豈可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跟國家大利較量。這次農(nóng)改桑的運動,死在馬蹄子下面的刁民就有幾百人。
被抓的還有一千多人。
皇帝知道這件事情。
他聽說有想造反的刁民阻礙農(nóng)改桑,危害大周國家利益。煽動刁民鬧事,還下旨讓五皇子從嚴處理。
蘇侍中那時候提出派戶部大臣過去查看。
被皇帝斥責了。
沈中書當做不知道這件事情。
現(xiàn)在被其他幾個皇子攛掇死了的老農(nóng)子女來鬧事,還讓江南的學子寫了陳情書。
博落回看到了折子氣的忍不住開口:
“數(shù)千條人命,一句造反的刁民就給定罪了。老百姓不過是為了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不會踐踏,他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?!?/p>
“這件事情一定要嚴查?!?/p>
沈中書故意咳嗽了一聲,看向了成王,卻見成王好像是局外人一樣坐在那里閉目養(yǎng)神。
“五皇子當時做的也沒錯。叫人先抓人關起來,再一個個地嚴查。該處置的還是要處置,誰知道有百姓在有心人的唆使下鬧了起來。
那些老百姓拿鋤頭去打馬頭,你說馬都是些畜生驚了自然滿地亂跑。”
沈中書說得有理有據(jù)。
皇帝在簾子后面點點頭,很高興沈中書的識大體。
“中書大人一句輕飄飄的在有心人唆使下鬧起來說的好。在誰的唆使下,有沒有證據(jù)說有人指使老百姓鬧事?!?/p>
博落回摁著腦門子,想起夏天有一次蘇侍中喝醉了酒。
嘴里說了句,江南的百姓們苦啊。
當時,博落回沒當回事。
原來那些百姓死于官員的激進做派中。
沈中書面色很難看,博落回的性子比蘇國公還要硬。仗著出生寒門兩袖清風,根本無所畏懼。
平等地噴每一個人。
“博侍中言重了。改農(nóng)為桑是國策,必須辦。”沈中書話鋒一轉(zhuǎn),看向了康王?!斑@件事情不是我經(jīng)手,我也是就事論事。
老百姓損失的不過是一季的麥子,完全可以跟官府提出條件減免稅糧。
到了秋天,還能產(chǎn)絲賣銀子。
不能看眼前的利益,要著眼于長遠來看。政策肯定是好的,也是為了老百姓好才會推行。那些愚民沒腦子,偏聽信有心之人的挑唆鬧事。”
沈中書越說越激動。
“博侍中是在質(zhì)疑皇上的政策嗎?”
一直不說話閉目養(yǎng)神的成王睜開了眼睛,“博侍中也就是心系老百姓,他寒門出生知道老百姓的苦楚?!?/p>
“我知道博侍中出生寒門。不是不給老百姓活路,是替老百姓想好了發(fā)家致富的路子?!?/p>
沈中書的話說進了皇帝的心里。
他也沒有心思打坐了。
歪靠在榻上,不斷地點頭。
就差給沈中書鼓掌,看來只有沈中書才體諒他當皇帝的苦心。
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老百姓啊。
博落回氣的快要笑了。
“沈中書說得輕巧。你也知道桑苗要到秋后才能產(chǎn)絲,產(chǎn)的那點東西換得回當年的糧食嗎?
老百姓等著夏天的糧食繳稅填飽肚子,還有夏天插秧秋天再收割的水稻。
你當老百姓家里有多少存糧?還是他們把嘴巴縫起來,等著秋天產(chǎn)絲后再去吃飯?!?/p>
“青黃不接,說的就是初夏的時候。多少人靠野菜草根子充饑,江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好點,但也沒辦法有多少存糧?!?/p>
“中書大人怎么不把府上的糧食送去給老百姓,你叫人實打?qū)嵉亩愂杖?,糧食發(fā)了下去??纯从心膫€老百姓會跟政府的國策過不去。
百姓最怕跟官府的人打交道,讓他們不顧性命鬧事,必然是沒了活路?!?/p>
皇帝抬手將硯臺丟了出來。
殤厭眼明手快,趕緊借力把硯臺打歪了。
博落回出了一身冷汗。
硯臺分明是沖著他來的。
沈中書站了起來。
想要怒罵博落回,這個死東西太不給他面子了。
成王站起來打哈哈,“好了好了。都是公務,咱們和氣一點?!?/p>
沈中書頓時委屈起來。
“桑田的收入又不是進入我的腰包,也都是為了江南的老百姓。那些桑農(nóng)得了便宜還要鬧事情,找誰說理去。
都說減免稅收,都說缺糧食。戶部就不缺嗎?
到了年底,各個部門都要銀子要糧食。你讓老百姓減免了,拿什么給六部?!?/p>
眾人不說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