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榆沒想瞞著掖著,而是大大方方地說,“我核實過了,是林春花不讓孩子坐著上課的,校長說一定會給我們滿意的交代?!?/p>
“說了為什么嗎?”
說到這個,桑榆就有點不滿了,白了他一眼,“還不都是因為你,男顏禍水!”
周南川一頭霧水,疑惑的看著桑榆,眼底濃黑暗涌。
等周南川帶著孩子,一起回到家,見桑榆不知打哪弄來一小捆蘆葦,正研究著編個小筐兒。
她其實是真看中了周南川那一手神奇的編工,特別想研究研究。
于是,按照記憶里看到過的視頻里的一星半點的操作流程,擺愣擺愣也整出個底兒,再往上咋整,她就不會了。
周南川此時見她輕蹙著小眉頭在那研究的認真,做了下心理建設,伸手拿過幾根葦子桿,主動做示范。
他去校長那里問過了,對于林春花的做法,感到很不理解。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,會讓林春花對她生出那樣的想法。
因為事情確實是因他而起,所以,當他面對桑榆的時候,著實有點心虛。
有人提供教程,桑榆編得是越來越順手,不知不覺的開始十指如飛。
她由衷的敬佩原主,居然如此聰明,啥玩意兒一學就會。
直到太陽下山,天都快黑了,小星星喊餓,才想起來沒有做晚飯。
吃過飯,收拾好廚房,她又坐在院子里,借著月光,繼續(xù)擺弄。
當一個裝雜物用的橢圓形小筐成功編好,桑榆獲取了巨大的成就感。
她的眼睛冒著亮晶晶的光,側著臉問周南川,“周南川同志,我是個天才吧?!?/p>
周南川看著她的大眼睛,心里不知為什么,莫名愉悅,點頭道,“嗯,挺心靈手巧的?!?/p>
轉眼,到了周末。
桑榆和周南川已經(jīng)用不同材質編造出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小東西,整整二十八件。
當然,編織工藝復雜好看的,都是周南川的手筆。
作為新手,桑榆編的都是簡單的基本款,太復雜的,她還在學習當中。
這些東西,她打算拿到鎮(zhèn)上去試試,看看有沒有市場。
而且馬上入冬,家里孩子大人的冬衣也該準備起來了。
五口人,又是一大筆支出。
三個孩子聽說去鎮(zhèn)上,還會趕上大集,樂得躥起老高。
她們手腳麻利的換上干凈衣服,互相牽著手,跟著大人出門去了。
恰好周剛去鎮(zhèn)上辦事,馬車上也有地方,把他們一家五口帶著,放在供銷社門口。
桑榆來過這里很多次,已經(jīng)熟門熟路了,直接過去找李桂芳。
“呀,小榆,南川?你們咋來了呢,想買點啥?”李桂芳熱情的拉住桑榆的手,眼睛在桑榆臉上轉了幾圈,“行,臉色兒挺好。你離開桑家的事兒我聽說了,也是個好事?!?/p>
“嗯,我知道,二姨”桑榆溫柔的笑著,“這不是入秋了嗎,我尋思給南川和孩子們織件毛巾,再一人做一件棉襖,想請您幫著算一下得用多少材料?!?/p>
李桂芳拿起尺子挨個人量,然后大算盤晃一下,右手食指一撥,算盤珠子聽話的各自歸位,噼里啪啦的蹦了一會兒。
所有的一切都算下來,一共是十三塊六毛錢。
又買了把剪子,一根竹尺,一套大小型號的針,拿著開好的票,去收款臺交錢。
想著腰包里那點兒錢只出不進,不斷減少,她不免暗暗著急。
東北的冬天氣候條件惡劣,農(nóng)民們絕大多數(shù)都是在家里貓冬、養(yǎng)精蓄銳,待明年開春。
但這對于桑榆來說,整整五個月,必須利用起來。
東西不少,裝了滿滿一大包,桑榆打算背上,一只有力的大手憑空出現(xiàn),抓著打好的結輕輕松松的拎起,“你領著孩子,我來拿。”
桑榆抬頭看他,周南川面上一副理所應當。
李桂芳看到桑榆和周南川之間不經(jīng)意的小動作,樂顛顛的送他們倆出門,叮囑他倆好好過日子,以后有啥事就來找她。
走到門口,她就發(fā)現(xiàn)了放在外邊的那些草編,筐底還有只小蜻蜓的圖案,眼神就挪不動了。
“小榆,哪來這些玩意兒,挺好看的呢?!?/p>
“這是我和南川編的,想看看能不能賣出去?!鄙S艽蟠蠓椒绞稣f,沒有一丁點的掩藏。
“打算賣多少錢一個?這個挺好看,我要了,給你開個糊。(開糊就是開張的第一筆交易,往往這筆帶有絕對的優(yōu)惠,有點開張大吉的意思)”
桑榆把小筐塞在李桂芳懷里,說什么都不要錢。
李桂芳說他們不容易,不能白拿他們的東西。
一個非不要,一個非要給,把供銷社里的人兒給驚動了。
這些非常小巧可愛、創(chuàng)意十足的小東西,既實用又美觀,很快獲得家庭主婦們的喜愛。
大家你拿一個、我拿一個,喜歡的愛不釋手。
二十八個小筐,很快以五毛錢一個的價格,被搶購一空。
這可是桑榆穿越以來,第一筆實實在在的收入。
離開的時候,有兩個大姨問她們家里還有沒有別的,要結實和好看點的。
桑榆想了想,和大姨約好,五天后再過來。
反正此次來鎮(zhèn)上的主要目的就是嘗試打開草編銷路,另一個就是尋找其他賺錢的機會。
一行五人離開供銷社,在大集上一邊逛,一邊仔細觀察。
周南川高大威武的身軀,右手提著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布袋,看上去極具反差感。
桑榆帶著在孩子在前邊嘻嘻哈哈,周南川一個人在后邊,像是在壓陣,畫面很和諧。
走了一圈兒,她發(fā)現(xiàn)還是吃的賣的快。
而且她發(fā)現(xiàn)集市很大,卻沒有人賣衣服。
國營商店倒是賣衣服,樣子和顏色都好看,就是價格貴。
根據(jù)桑榆對于市場走向的了解,購買成衣會逐漸取代家庭加工的模式。
所以,成衣的銷售是有巨大的潛力市場的。
走著走著,她們就來到一家國營商店。
商店應該是剛剛投入營業(yè),好多柜臺都空著,柜臺玻璃上貼著招租的字樣。
桑榆記得,原主在一七九年春天,租下這里位置最好的兩節(jié)柜臺,銷售女式四季服裝和鞋帽,并取得了巨大成功。
沒兩年的時間,就把家里的土房,改成紅磚房,繼而推倒重建為三層小洋樓,那叫一個氣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