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|秦國,咸陽!
這里,既是絲綢之路的第一站,同時也是關(guān)中平原的都市核心,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(fā)源地!
咸陽因大秦而名揚天下,也是封建王朝大一統(tǒng)后的第一座帝國之都,名揚天下!
葉風自身來到咸陽城后,立即感受到了這里尚武的風氣。
而且由于秦軍剛剛戰(zhàn)敗而歸,從上到下,乃至市井之中,都彌漫著壓抑且憤怒的情緒。
葉風孤身,行走于街道之間,耳濡目染,感受著這里的風土人情。
民眾們激烈地討論的內(nèi)容,全都是圍繞著那場洛邑之戰(zhàn)。
最終秦國無功而返,應(yīng)該由誰來負責。
“當然是白起,臨陣叛變,罪不可赦!”
“王翦身為三軍的統(tǒng)帥,也有通敵的嫌疑,已經(jīng)被大王給罷免,禁足在家了?!?/p>
“不怕說句殺頭的話,大王御駕親征,難道就沒有責任嗎?說不定他不去,洛邑城已經(jīng)被攻下了!結(jié)果大王親臨前線,反而導致文武內(nèi)斗,自亂陣腳!”
老秦人有話直說,并不避諱秦王,各抒己見。
“這位仁兄說得不錯!”見狀,葉風也忍不住插話,發(fā)表高論,“秦國這一次戰(zhàn)敗,正是敗在了秦王的剛愎自用上。打從一開始,秦國行不義之戰(zhàn),焉有不敗之理???”
不義之戰(zhàn)!?
此言一出,全場頓時一靜!
因為秦國的民眾,都在討論戰(zhàn)爭勝負的問題,但是從來還沒有人想過,正不正義的問題。
畢竟,這是在封建時代,春秋無義戰(zhàn),打就完事了!
打贏了以后,自然會有大儒,粉飾太平。
把黑的抹成白的,把邪惡的也描繪成正義的。
更何況,事物也都有兩面性,哪有絕對的正義或真理呢?
“這位兄臺,何出此言???”這時,有些人不解的詢問,“我們知道,秦王意氣用事,但不義之戰(zhàn),又是從何說起呢???”
“自武王伐紂以來,建立大周,成為天下共主,諸侯共尊之。如今大周雖然勢微,但并無大錯,秦王伐之,此一不義也!”
葉風侃侃而談,細數(shù)秦王伐周的不義之罪狀。
“秦國祖上秦非子,因養(yǎng)馬有功,而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。治都于秦邑,號曰秦嬴!周天子于秦國,有提攜之恩,如今秦強而周弱,秦國伐之,此二不義也!”
“秦王派刺客,刺殺周天子,此乃以下犯上、恩將仇報之大罪!又趁國喪之際,出兵伐洛,此三不義也!”
葉風一一羅列秦王的不義之舉,聽得眾人一愣一愣的。
雖然老秦人并不避諱秦王的過失,但是像葉風這般,將秦王如此批判的,還是頭一個。
眾人不禁心想:這個外鄉(xiāng)人,還真實勇??!
隨著葉風的言辭,越來越激烈,圍觀的眾人也越來越多,有些老秦人,雖然自己一無所有,但是內(nèi)心卻極其維護大秦,聽不得外人說秦王半點的不是。
見葉風將秦王,批的一無是處,忍不住斥道:“呔!這是哪里來的狂徒?在此妖言惑眾???我們秦王,雄才大略,不過是打了一次敗仗而已,何錯之有?待修養(yǎng)一年半載,必將洛邑踏平!”
“對!”大多數(shù)人的老秦人,還是擁護秦王的,并認為秦王無錯。
真要怪,也應(yīng)該怪打了敗仗的兩大武神——王翦和白起。
一個臨陣叛變,一個立場不明!
不是這二人,不盡心竭力,十萬大軍又怎么可能,功虧一簣?。?/p>
“當然!”面對質(zhì)疑,葉風坦然處之,“秦王的過失,并非最大。而在你們秦國之中,還有真正的罪魁禍首!此獠不除,秦國將永遠行走于不義之路上,被世人所唾棄!”
出言一次,現(xiàn)場又是一片嘩然。
眾人不禁好奇,葉風口中,那個罪大惡極的禍首,又是何許人也?。?/p>
秦國今日遭此慘敗,難道真與此人有關(guān)。
“難道是范雎!?”眾人忽然想起此人來。
因為此人,素來與白起不和,甚至有人猜疑,白起反叛,說不定是被此人給逼反的。
秦王身邊,有此佞臣,導致將帥不和,自然是遺禍無窮。
“呵呵!”葉風笑了笑,道,“范雎,小人也!他所造成的危害,不過是纖芥之疾,根本就不足掛齒!那幕后之人,才是秦國真正的心腹大患!表面上看起來,秦國在此人手中,國富力強,實則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,不能長久!”
眾人聞言,更加好奇。此等禍國殃民之人,到底是何許人也!
“哎呀!你就別賣關(guān)子了!”
“是啊,快說啊,到底是誰!”
“你只要能說出個一二三來,我們現(xiàn)在就向秦王集體請愿,除此國賊!”
眾人連聲催促,讓葉風快說,那真正導致秦國兵敗甚至頹勢之罪人,到底是誰。
葉風也不再賣關(guān)子,直接道出了此人的名姓:“此人就是商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