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花店只是一個開始。
以玉瑾的話說,豆花店是她撬動這個時代的第一根杠桿。
她聽不懂,但玉瑾當(dāng)時說這個話的時候神采飛揚,她莫名的就相信她真的可以做到。
很快玉瑾就賺夠錢買了下了豆花店的鋪子,她以為豆花店的生意那般好,玉瑾肯定要買鋪子開新的豆花店,但實際山玉瑾雖然買了新的鋪子,卻并沒有再開一家豆花店,而是開了一家賣香夷子的店。
香夷子早就有的,她不明白玉瑾為什么不開豆花店,反而開這樣的鋪子。
玉瑾說:“豆花店是很容易被模仿的,而且沒有任何的技術(shù)含量,賣個新奇是可以的,并不是她長久要做的買賣?!?/p>
“而且豆花好做,雖然做起來辛苦,但只要愿意學(xué)愿意吃這份苦,就能糊口。這份銀子不是她該掙的,該讓適合的人去掙?!?/p>
她當(dāng)時并不懂,甚至不理解為什么只要有人去問玉瑾豆花怎么做,她都愿意教。
后來果然大街小巷開起了無數(shù)的豆花店,但最后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卻是極少數(shù),因為這確實是一份收入微薄又很辛苦的買賣。
再失去了新奇的噱頭后,漸漸的也就歸于了平常。
不過玉瑾開的豆花店生意依舊很好,大家去吃豆花很多已經(jīng)不是真的沖著吃豆花去的,而是沖著玉瑾去的。
在聽說玉瑾又開了新的鋪子后,大家自然也都好奇的去湊熱鬧,即便只是賣個人情,也有不少人買了香夷子。
本以為只是普通的香夷子,卻沒想拿回家去用后發(fā)現(xiàn)完全不同,不僅味道好聞,還有各種各樣的味道,并且香氣還十分持久,夏日里用了玉瑾店鋪里的香夷子洗過澡,出門都不用佩戴香囊也覺得身上香香的。
玉瑾開的香夷子鋪面又爆火了,這次她沒買店鋪,而是出了所謂的預(yù)購訂單。
就是某某家里需要多少香夷子,可以提前到她的店鋪下訂單,付一部分的訂金,到時候取貨再付剩下的銀子。
貨不好可以全額退款退貨,但付了定金若是不要貨,定金不退。
如此一來,玉瑾的香夷子鋪面雖然不大,但每月落到手上的訂單卻是一大批。
她那時候覺得,這應(yīng)該能算是玉瑾說的要做的買賣了吧。
可她依舊錯了。
香夷子很快也出了許多類似的鋪子,她都為玉瑾擔(dān)心,玉瑾卻很平靜,然后不久她開了一家所謂的香水鋪子。
她沒聽說過香水,不知道香水是什么,玉瑾說那是她制作香夷子的延伸。
不管是什么延伸,玉瑾的名頭在景城就已經(jīng)是稀奇的代表了。
只要是她新開的鋪子,大家湊稀奇也會湊上去看看。
香水鋪子生意大好,尤其受姑娘們的喜愛,玉瑾依舊采用下訂單的模式做買賣,賺的盆滿缽滿。
她覺得這次總該算了吧,結(jié)果轉(zhuǎn)頭玉瑾在一次宴會上看到宴會主人家里的一個賞景的花盆,愣是問宴會主人討了去,然后就去城外買地搗鼓。
她一開始不知道玉瑾到底在搗鼓什么,等玉瑾帶她出城去看的時候,玉瑾買的那一片地上已經(jīng)種滿了當(dāng)初她從那個宴會主人家里抱走的那盆花。
她以為玉瑾要賣盆栽了,結(jié)果玉瑾告訴她那叫番椒,可以吃的。
然后她以為玉瑾要直接賣番椒,卻不想玉瑾轉(zhuǎn)頭開了景城中的第一家火鍋店,店中每一桌都擺放一個鍋子,在鍋子肚子里放入火炭,再在外面一圈倒上高湯,然后加入玉瑾口中說的用番椒和牛肉混合炒制出來的火鍋底料。
她第一次吃火鍋的時候辣的眼淚鼻涕都出來了,十分沒有形象,但卻越吃越覺得好吃。
人人都說火鍋吃著嘴巴疼,但又上癮,而且吃習(xí)慣了三天不吃就想吃,還越吃越辣。
漸漸的火鍋店在景城盛行起來,番椒也漸漸的被景城人接受,而且喜愛。
最重要的是,因為景城四周環(huán)山,常年濕氣重,吃了番椒后大家原本會患的一些病竟然都不患了。
自此番椒漸漸成了景城飯桌必備,玉瑾也成了景城中著名的女東家,就連當(dāng)時已經(jīng)跟她訂了親事的宋家也動了退了跟她的親事,轉(zhuǎn)而想跟玉瑾聯(lián)姻。
人人都在為她擔(dān)心,與她關(guān)系好的甚至還為此罵玉瑾,說玉瑾搶走她的婚事。
但其實她從未擔(dān)心過,因為她已經(jīng)知道,小小景城,是困不住玉瑾的。
玉瑾說過,她要做真正的品牌效應(yīng),而她的名字就是品牌。
玉瑾又說了她聽不懂的話,但她這一次堅定的相信玉瑾一定可以做到。
而且玉瑾的那個行商計劃,從不僅于景城。
果然,沒多久,玉瑾就跟著人去了大晉的都城盛都。
那之后一些關(guān)于玉瑾的消息都是在她們來往的書信里。
她知道玉瑾在盛都創(chuàng)立慈幼院,用以收養(yǎng)無家可歸的孤兒和無處可去的老人,然后她還開創(chuàng)先河創(chuàng)立了女子書院。
她知道玉瑾創(chuàng)立女子書院遇到了許多的困難,也知道她離開景城之后結(jié)識了更多的人,這些人都給予了她很大的幫助。
終于玉瑾的女子書院創(chuàng)立起來了,還出了一些了不起的女學(xué)生。
那時候她就隱約有點明白玉瑾為什么要做買賣賺那么多錢了。
因為玉瑾說過:達則兼濟天下。
玉瑾說既然以前沒有人來做這個事情,那她就開個先河,等她做了,以后自然就有別的人做了。
只是后來,她就再沒有收到過玉瑾傳來的消息。
最后一次聽到玉瑾的消息還是她的丈夫去盛都,回來后告訴她,玉瑾進宮當(dāng)了娘娘還生了個兒子,然后死了。
聽到玉瑾死訊的時候她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,因為那時候的玉瑾才剛滿了二十歲。
才二十歲,那么鮮活,那么獨特,那么能干,那么心懷天下的玉瑾,怎么就死了呢?
宋老夫人低下頭用絹帕擦去眼淚,勉強露出了一個笑容,只是笑容依舊掩藏不住對故人的思戀和故人已經(jīng)逝去的悲痛。
“長樂,這就是我認識的玉瑾?!?/p>
“后來我總是回想,我對玉瑾的了解其實還是太少了?!?/p>
“我總是用目光追隨著她,甚至覺得她無所不。但其實她那時也不過只是一個十幾歲,還身后無依無靠的孤女而已。”
“她可以強大到幫助身邊所有的人,可是她出事了,誰又能幫她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