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僧名叫“遺相”,青丘作為古代妖狐,經(jīng)歷了無數(shù)次輪回轉(zhuǎn)生,在陰間的那一世,他曾親眼見過這位老僧。
遺相,是指人死時的面容,佛家和道家都認為,能從一個人的遺相中,判斷出這人死后,靈魂是否會受苦。
佛教有個觀點,叫“相由心生”。
相由心生,是說一個人的五官面相,能直接反應(yīng)出他的內(nèi)在。
但世人總會以簡單的美丑來判斷“相”,這個并不準確,外表丑陋邪惡的人,內(nèi)心往往也非常扭曲骯臟,但長的好看的人,它內(nèi)心未必能就能干凈到哪去。
我教大家一個看面相的法子,非常簡單,你就盯著它眼睛看,一個人的眼睛,是一定不會撒謊的,再狠的整容手段,它也動不了眼球分毫,通過眼睛,能直視一個人的內(nèi)心,我見過有深深大黑眼圈子,但眼睛卻清澈如森林湖泊的人,也見過眼周明亮似桃花,但眸子卻污濁,復雜陰森之人。
相由心生,還能體現(xiàn)在遺相上,佛教高僧可以通過死人的遺相,來預(yù)讀出這人死后的下落。
如果這個人死時,面帶微笑,或者神態(tài)平靜,端詳,那說明它死后會往生天神道,或者進入極樂凈土,反之,要是這人死相凄慘難看,五官扭曲恐怖,那它死后的下落勢必會很陰森。
王老板的爹,王寶玉,就是最好的例子,那老頭的死相,簡直是丑惡,難看到?jīng)]邊了。
所以佛教會提倡,一個人將死時,身邊的親人家屬不可哭泣,因為這些悲傷絕望的壓抑情緒,會影響到死者的遺相。
老僧為什么會給自己取名為遺相呢?這個已無從考證了,青丘說,遺相的具體道行境界,無人知曉,但這老僧當年曾做過一件事,這件事能證明,人家至少在思想境界這塊,是甩我們幾十條街的。
那一年,遺相來到陰間的黃泉大道正中,盤腿坐地,注視著往來死者,發(fā)了個“三界兩世”的大愿。
他說:“我觀聞黃泉路上眾生凄慘,心生無量悲苦,遂起一愿,我愿鬼,人,畜三界,此生,彼生所犯一切因果惡劫,皆誅于我身。”
“如是我聞?!?/p>
什么意思呢?
直譯過來是:“我來黃泉溜達,玩,我瞅見黃泉路上這幫死鬼,模樣一個個的這么慘,我看不下去了,就發(fā)個心愿吧,我愿人間,陰間和畜生道三界一切眾生,這兩世所犯下的一切因果罪惡,全算成我的,統(tǒng)統(tǒng)在我身上消滅掉吧?!?/p>
“我心愿發(fā)完了,你們愛咋咋地吧?!?/p>
這段翻譯的非常粗鄙,但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。
六道聽到了遺相所發(fā)的心愿,做出了回應(yīng),當時遺相發(fā)完心愿,腦袋一耷拉,立刻就死在了黃泉大道上。
他身上的破舊袈裟,手中的化緣銅缽,脖子上的舍利佛珠,這些遺物,立刻被脫下?lián)屪撸詈髱捉?jīng)轉(zhuǎn)手,流落到陰間各地,每一件,都成為了對抗邪祟的無上秘寶。
這老僧死時,嘴角帶著幸福而奇異的微笑,淚流滿面,連他的眼淚都被一滴不少地,用葫蘆收集了起來。
所以我這只血葫蘆里裝著的,正是遺相的眼淚。
當然了,這個當故事來聽聽就行了,不必當真,首先這種舍身救死的愿望,并不是誰想發(fā)就能發(fā)的,他的道行和思想境界,先要到達一個非常恐怖的高度,才能讓六道聽到他的聲音。
而且,光是聽到還不行,這個人的靈魂和品性,也要接受六道的審視,六道首先要判斷,他是真心發(fā)下這個大愿,還是虛情假意,裝腔作勢另有所圖的,然后才可能做出回應(yīng)。
我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出發(fā),我不相信這世上真有人,能做出這般無上大義,舍己為人的壯舉。
青丘對此也充滿著疑惑,上一世,遺相在黃泉發(fā)下大愿,并因此死去,那么這一世,他就不應(yīng)該再回人間了,最差最差,他也該去天神道享福了。
怎么又跑來人間當和尚了呢?
我對老僧的身世并不關(guān)心,我就一普通人,思想境界這塊,我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他那種高度。
我就問青丘,遺相的眼淚,具體能干嘛呢?
青丘說,你可以倒一點出來,把它往你眼皮子上抹。
我聽的是一臉的嫌棄,我吃飽了撐的?沒事給自個找罪受呢?我為什么要往自個臉上,涂抹死人的眼淚呢?
那玩意多埋汰?。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