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靜聽得似懂非懂,但是有一句話她聽明白了。
可以有個安身立命的房子。
“那我也去買個房子?!?/p>
她手里有一千多塊錢,再跟她媽借兩千塊錢,買三個房子!
她兩個兒子,以后成家了她才不要跟兒媳婦一起住。
第一個是怕兒媳婦兒嫌棄,第二個就是怕找個跟她媽一樣難纏的兒媳婦。
要是那樣的話,她還不如直接死了算了。
“就在我買的這幾個地方的附近就挺好?!辟R君魚笑著點了點地圖。
“這邊兒的太大了,我手里錢不多,這錢用來裝修房子,買房就得先跟我媽借一點兒?!?/p>
“挺有魄力,不錯?!?/p>
她們選的地方在現(xiàn)在看啦可不是什么好地方。
就算這樣田靜也敢下手,膽子挺大的。
田靜見賀君魚不但沒反對,還同意了,心里頓時更有底了。
“我現(xiàn)在就去辦,爭取這個禮拜辦了。”
到時候還得找人粉刷屋子,還有好多活兒呢。
——
田靜做事真的很有一股子韌勁兒。
五天,她帶著新出爐的土地證來到了賀君魚家里。
“魚姐,你看拿下了。”
說完她又從兜里掏出三百五十塊錢。
“這是剩下的錢,你看下。”
賀君魚看了她一眼,沒拿桌上的錢:“哪個房子便宜了?”
田靜勾唇:“要價一千一的那個小二層,八百塊錢拿下的?!?/p>
她去看了房子,要不是房子位置在街邊兒最好的位置上,這八百塊錢都不值。
主要是房子一直空置,里邊兒都腐敗了。
“魚姐,這個小二層光裝修就不止三百塊錢,沒準(zhǔn)兒跟新蓋個房子差不多。”
反正她是看不上這個房子的。
賀君魚拿起房本看了看滿意地點了點頭:“挺好,樓下八十五平隔成兩間,樓上做倉庫。”
其中一間她要租出去。
至于剩下的兩處房子,原本的二百平的商鋪她準(zhǔn)備推掉重新蓋一個三層的小樓,一樓三個門面。
五十平兩間,一百平一間。
樓上就做兩室一廳和一室一廳的格局,往外租。
民居那邊兒兩畝地的地方,能蓋房子肯定都蓋上房子。
政府的羊毛她不薅,資本家的羊毛她肯定要薅下來一大把。
田靜沒有問為什么,只是點了點頭,“那咱們一邊兒罐裝一邊兒裝修房子?”
按照賀君魚的想法,只需要把原本的裝修砸掉,刷墻之后中間砌一道墻就好。
費不了多少功夫。
“好,包裝我讓人送廠里去?!?/p>
田靜思考了下,“可是咱們要是拿到廠里灌裝,廠里就知道這樣能更賺錢了,他們要是也做這樣的怎么辦?”
廠里鋪貨的能力可比她們這樣的私人小攤強(qiáng)多了。
賀君魚看了她一眼,見她眼中都是緊張,拍了拍身邊的沙發(fā)。
“坐下,我跟你說說?!?/p>
田靜坐在賀君魚身邊,看向她,“我不怕失敗,但是我怕你賠錢?!?/p>
這次賀君魚拿出來的錢太多了,她看著錢流水一樣花出去,心都打哆嗦。
“做買賣哪兒有一直賺錢的,有賺有賠很正常,我想賺錢也不想別人賠錢。”
“你們廠里要是有人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商機(jī)并加以運用,這也是件好事兒最起碼不用開不出工人工資。”
效益好起來工人也不至于下崗了。
大家都有美好未來不好嗎。
剛剛改革開放,國內(nèi)的市場很大,她們一家是不可能吃完的,遲早會進(jìn)來很多家競爭對手。
不是日化廠也是別人。
她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大賺特賺國人的錢,而是要出口賺外匯。
田靜嘆氣:“我沒有這你這么高尚的情操,他們用可以,但是得給你點子費?!?/p>
這么好的點子,怎么能讓別人白用。
賀君魚見她堅持,沒說其他,只是眼神含笑地點了點頭。
只是等他們房子裝修好,貨也準(zhǔn)備好都拉到店面里的時候,日化廠還沒有動作。
因為這個問題,田靜又鬧了一肚子氣。
真是山豬吃不來細(xì)糠,點子都擺在他們面前了,硬是沒有一個人發(fā)現(xiàn)這里邊兒的商機(jī)。
不僅沒發(fā)現(xiàn),還有人笑話她爸,說她想錢想瘋了。
誰家買這么一包洗發(fā)水啊,五克一包頭發(fā)都洗不干凈。
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,銷量肯定不行。
田長順這話沒敢回家跟閨女說,可是田靜跟車去拉貨的時候,生產(chǎn)車間的主任拉著她說了好半天話。
話里話外勸她別糟踐他爸媽的辛苦錢。
氣得田靜到了店里團(tuán)團(tuán)轉(zhuǎn)。
她跟賀君魚說了這事兒,賀君魚沉默了下,嘆氣:“怪不得工人工資都發(fā)不出來了。”
但凡有個明白人,也不能對新產(chǎn)品無動于衷吧?
田靜:“鼠目寸光!”
賀君魚扯了扯嘴角,拍了拍凳子:“來吧,咱們合算下成本,定下批發(fā)價?!?/p>
二十萬個包裝兩萬塊錢,一噸洗發(fā)水帶上罐裝成本七百五十元。
再加上運輸費用,一共兩萬一千二百五十元。
房子還有裝修成本,這些沒有算在內(nèi)。
“這樣算下來,每袋洗發(fā)水合一毛一?!?/p>
田靜看了眼賀君魚,“那咱們往外批多少錢?”
“往外批三毛,每次超過一萬袋拿貨價兩毛九,超過三萬以上,拿貨價兩毛七?!?/p>
就算按照兩毛七一袋,這一袋洗發(fā)水還能賺一毛六。
如果都賣出去,這次拋去成本他們能賺三萬塊錢左右。
這就是薄利多銷。
田靜還以為這么貴的東西肯定不好買,結(jié)果開張那天,就市里的幾個百貨大樓,七家供銷社就拿了將近五萬袋。
原來賀君魚在她裝修的這段時間,聯(lián)系了百貨大樓,以進(jìn)口商品的價格跟百貨大樓供銷社簽了好大一筆單子。
“魚姐,可是咱們這個是日化廠生產(chǎn)的啊……”
并不是什么進(jìn)口商品。
“品牌是外國的就算。”
要不然她花這么多錢讓姜恒去香江找人去國外注冊品牌做什么。
還不是為了名正言順!
市里的供銷社有了,公社里的供銷社自然不甘落后,田靜跑了原城周邊的供銷社,每個供銷社最少拿下了一千袋。
日化廠的人還等著看田長順笑話的時候,田靜又拉著二十萬的包裝袋來了。